2025年07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市轨道交通集团 发挥轨道优势 为都市区发展赋能

金佳鸣 余运月

在提升城市能级与改善民生福祉的双重使命下,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锚定“港”“廊”“链”主战场,聚焦“优主业、谋新线、拓赛道、建机制”重点工作,以创新为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在党建引领、运营服务、产业拓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圆满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

服务提质 构筑民生“幸福线”

市轨道交通集团立足“文化赋能、民生服务、产业联动”,将轨道交通打造成城市文明新窗口。“诗歌市集”传承八婺文脉,“与劳模同行”弘扬时代精神,“厨神争霸赛”展现地方饮食文化,“助力中高考”传递城市温度。今年上半年,四大主题活动获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累计浏览量超170万次,品牌美誉度持续攀升。

服务创新多点开花,爱宠专列探索破解携宠出行难题,列车动态地图与冷暖车厢实现“一屏知全程、一车享冷暖”,12个纳凉区升级为“爱心服务区”。轨道与公交“两码融合”方案制定完成,智慧出行“无缝衔接”时代即将开启。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年度全线累计客流量超2456万人次,同比增幅5.25%,日均客流13.58万人次,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准点率达99.99%。5月1日单日客流更创新高,达28.02万人次,有力印证了“金轨速度”与“金轨品质”。

多元开拓 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深耕运输主业的同时,市轨道交通集团积极构建“轨道+”生态圈。金融投资板块率先开局,组建市属国企首支10亿元规模市场化产业基金,完成7.79亿元资金投资,布局航空、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国有资本运营树立新标杆。

物流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国铁集团、中铁快运紧密合作,共建快运合作点,与顺丰速运探索“轨道+物流”新模式,特别是低空物流基地的落地,标志着“轨道+高铁+低空”多式联运模式从蓝图向实践跨出了一大步。

文旅融合取得初步成效,组织开行中小学生、银发研学、全软卧旅行专列,策划“乘金轨·享美食”等主题活动,“金彩少年”夏令营与“义乌一日游”等市场化产品,带动5000+人次深度体验轨道文旅魅力,新华网等权威媒体集中报道,“乘金轨去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TOD综合开发按下“快进键”,按照“站—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依托轨道交通串联集聚效应,高位谋划推进重点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多个商业头部企业考察轨道大厦周边、塘雅车辆段、秦塘站等潜力地块,官塘停车场上盖方案完成编制,悦享湖韵项目启动商户招商,“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理念正在加速落地。

党建铸魂 夯实发展“压舱石”

市轨道交通集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依托“金轨清风讲堂”开展10期专题教育,获上级肯定。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4人入选“八婺金匠”培养工程,青年职工在市技能竞赛中斩获2项银奖,7名个人、2个集体获国资系统表彰,“党建带群建”活力迸发。

通过学习会、专题读书班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特别是在安全治理领域,创新开展“隐患治理+应急演练+培训”系列活动,组织83次现场检查,发出巡查单/交办单50份,52支抢险队伍严阵以待,全力守护市民“出行生命线”。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市轨道交通集团用“民生温度”标注发展高度,以“创新力度”提升服务品质。未来,市轨道交通集团将持续做强主业、拓展新业、深化改革,为提升金华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能级注入更强劲的“轨道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