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财经民生

三伏天,工会驿站里外卖小哥诉心声

记者 陈月丹 文/摄

你见到的外卖小哥是什么样?步履匆匆、语速惊人?防晒全副武装、送单争分夺秒?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记者来到金东区多湖街道驿头社区工会驿站,以当“站长”之名,记录下了他们跑单之外的样子。

奔波者有了落脚点

昨天下午1时50分,记者抵达驿站,骑手李勇正坐在桌前吃中饭。43岁的他来自四川,来金华5年,做骑手4年,上午10时至下午1时是他最忙的时段。驿站建成开放后,李勇直言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以前跑单是漂着的感觉,现在没单就在驿站休息,有了落脚处。”

这是一个建在社区内的工会驿站,周边集聚美团、饿了么等众多外卖平台站点,到这里休息的新业态劳动者最多的就是外卖骑手,其中没有平台专属休息点的众包骑手就有30多人。这个1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设施齐全,除了可容纳几十人的桌椅外,还有换电站、空调、冰箱、电视机、饮水机、血压仪、多功能充电器、防暑药品、消毒止血用品、跌打损伤药品等。

记者注意到,考虑到外卖骑手的实际需要,驿站内贴心准备了晾衣架、鞋架、储物柜等,还有好多把躺椅。第一时间走到空调前吹吹,再把手机充上电,然后拉把椅子坐下或是拿过躺椅躺下……几乎是走进驿站的骑手们的标准动作。旁边柜子里放着他们午休时用的枕头、毯子,喝冷饮用的碗或杯子;冰箱里,小哥们喜欢把水冻得硬邦邦的,带在路上喝可以慢慢化,长时间保持冰凉。

下午2时30分许,金东区总工会的夏日清凉饮品准时送达——一大桶带冰块的绿豆汤。骑手倪杰起身招呼身边兄弟们赶紧来一碗,顺带开启微信摇人模式:“冷饮到了,快来快来。”工会提供的饮品免费,黑凉粉、白凉粉、红豆汤、绿豆汤……每天都换花样。倪杰说,还有节日慰问、教育培训、疗休养等,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会保障。

期盼更多小区“敞开门”

虽是临时“站长”,但收集小哥们的“急难愁盼”也是记者的职责之一。小哥们倒也不客气,开始提意见:冰箱可以换大点,夏天可以多冰点水;可以装几个吊扇,空气流通起来更凉快……

“有没有可能帮忙协调,让我们的车能进小区,车子进不去,遇到大的小区很容易超时。”说话的是骑手潘海根,已在金华十几年。送单过程中,他们遇到最大的困扰是一些小区不允许他们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他们只能把车停在小区外。

此话一出,其他小哥也纷纷举例:“一次接单至少5单,多的10单,如果一个大小区内不同方向都有单子,即便是跑,一圈转下来也要半小时,超时就意味着扣钱。”“有些骑手在小区里开车太快或者不按规定停放,但毕竟是少数,不能一刀切。”

潘海根建议,是否可以给外卖骑手配发一个通行码,扫码验证后即可开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送单,提高配送效率也方便小区外来人员管理。金东区总工会工作人员邵华毅表示,前期已和相关部门、小区沟通,已与部分居民小区达成协议,同意他们骑车进入,还有一些小区后续会继续跟进协调。

流动“哨兵”参与社会治理

当“站长”期间,记者在驿站还看到一个小哥圆桌议事厅。这是平时让小哥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区域。

作为平时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他们在串起城市烟火日常的同时,也像是分布在全城的流动“哨兵”,能第一时间发现治安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

哪个路段道路拥堵可以优化;哪个小区夜间照明不足;发现有人晕倒,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在创新“流动网格员”机制下,常在工会驿站休息的外卖骑手慢慢从原本奔波的局外人成了热心公益、参与社会治理的热心人。

几天前,倪杰收到市委社工部和市总工会的联合聘任书,聘任他为金东区多湖街道驿头社区红色驿站站长,聘期两年,职责是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驿站安全管理、环境卫生、诉求调研搜集以及政策宣传提醒等工作。倪杰笑着说“转正”了,“以前觉得自己只是送外卖的,现在有落脚点、有保障、有同伴,还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