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线片区综合开发 规划实施监测应用
本报消息(记者 倪晗)记者昨从市资规局获悉,该局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围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战略导向、规划方向、要素流向融合,构建片区综合开发规划实施应用场景,支撑自然资源业务协同,提升空间承载力、业务协同力、监管实效力。
该应用由数据融合、规划评估、片区清单、研判分析等核心业务模块构成,将数据分为现状、规划、管理三类,通过多源融合归集人口、土地利用现状、灾害普查成果、影像图、电子地图、“三区三线”、城市六线、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供应、耕地保护、修复整治、确权登记、地质灾害、执法督察等3大类156项数据,实现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用地等38项重点数据的动态更新。同时,叠加分析国土空间要素,可视化展示片区总面积、人口、“三区三线”等总体情况,识别现状建设用地、规划新增城镇规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而未供等空间要素分布,摸清国土空间家底,精准掌握片区空间资源底数。
“该应用的特色在于有效破解了过去规划编制和审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供应、规划核实、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业务贯通与协同等问题。”市资规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应用通过横向串联规划、土地、林业等各类管理(审批)事项,形成开发限制、规划覆盖、土地权属、闲置土地、临时用地等17项核心业务清单,实现多跨协同的系统性变革。以规划覆盖清单为例,该清单综合反映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覆盖情况、各类用地分布情况;通过叠合现状和规划用地,分析规划未实施、现状与规划不一致等情况。
与此同时,聚焦土地成熟度、规划覆盖度和功能匹配度三个维度,该应用建立连片单元评分规则,系统自动判别连片单元建设时序;构建近期开发地块生成模型,根据片区功能和平均开发实施率,推导出强功能和补短板近期开发地块,为部门决策提供分析依据。利用研判分析模块,还可开展从土地基本情况、规划情况、用地报批情况、配套设施情况到储备入库情况的地块全息分析,目前已完成400多个项目的研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