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傍晚,市区上空现滑翔伞
是否涉嫌“黑飞”?电力部门已报警
记者 徐枫
“空中传来摩托轰鸣声,抬头一看,竟然是一具动力滑翔伞在飞行。”8月5日晚,市民胡先生拨打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反映,当天傍晚6时40分许,在市区海棠西路与兰溪街路口上方,距离地面数百米的空中,看到上述惊奇一幕。
胡先生说,海棠西路北侧路边架设着110千伏黄蟠线高压电力网,滑翔伞飞行高度离高压电线远不了多少米,万一发生意外,很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断电,且滑翔伞带从高压线上挂落,极易导致触电伤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说起滑翔伞,多位市民向记者证实,之前在市区湖海塘公园、尖峰大草坪、北山等空旷地带,均见过滑翔伞爱好者操纵滑翔伞飞行。滑翔伞分为无动力滑翔伞和动力滑翔伞两种类型,几年前,市区某广告策划公司还曾动用动力滑翔伞在市区上空搞广告营销宣传活动。胡先生认为,小至摄影用的无人机上天都要受管制,像这具动力滑翔伞出现在市区上空,有无经过批准?对“低慢小”航空器上天该如何监管?
记者查询得知,根据《动力伞运动管理办法》《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动力滑翔伞飞行员须在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考核认可的教练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并通过理论考核和飞行考核,取得动力伞飞行证书后,才能进行合法、安全的飞行。此外,飞行员还需每年接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技术审核,年检合格后方能继续执业。去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航空体育运动管理办法》明确,从事包括滑翔伞、动力伞、牵引伞等航空体育运动的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相关规定,向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从业许可或备案。同时,应当将有关资料及批准文件(复印件)报当地县级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并逐级向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备案。《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对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管制原则、审批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在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等禁飞区域上空进行滑翔伞飞行等通用航空飞行活动。
8月6日,记者咨询多个部门,均未获知这具滑翔伞飞行员是否持证,是否已申请从业许可或备案,上天是否经过空管部门审批等相关情况。有专业人士表示,由于飞行实行严格管控,目前以个人名义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难以获批,滑翔伞运动普遍存在“黑飞”现象。
“黑飞”一方面会让运动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还会带来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威胁航空安全和地面安全等。滑翔伞属于“低慢小”航空器,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民航飞机发现和避让难度大,严重时可能引发飞行事故;滑翔伞飞行易受气流等因素影响,可能失控坠落撞上电力网线,砸中地面人员、建筑物或车辆等,导致停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时值电力部门全力确保迎峰度夏的关键期,记者获悉,为保障电力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晚电力部门已报警,警方已对此事件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