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职业打开新空间
□李晓艳
今年7月,我市申报的铁氧体磁体制造工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这是我市首个申报成功的新职业,既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也为劳动者就业开辟新赛道。
畅通人才成长新通道。新职业并非凭空而设,一个新职业的背后实际上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据统计,全国约有30万名铁氧体磁性材料行业从业人员,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此前,因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没有对应的职业,他们无法考取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水平无法认定,也缺乏职业晋升通道。铁氧体磁体制造工成为新职业后,从业人员可根据自身技能水平考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一步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我国铁氧体磁体产业产值达上千亿元,每年产业用工以10%的速度增长。随着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推行,越来越多机械手代替普通员工,技能型、知识型员工需求猛增。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磁性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金华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有近1万名员工专门从事铁氧体磁体制造,但因为缺乏系统性搭建技能人才队伍的标准和方向,每年有10%的员工流失。新职业发布后,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也会相继制定发布。依据标准和规范,东磁不仅可以内部培养多技集成的技能人才,也可以作为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为铁氧体磁体产业生态链中的同行提供培训,带动行业发展。
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随着新职业发布,人才培养也要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今年,我市磁性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东阳成立,这是我市首个磁性材料专业人才学院,由省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和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共同运营管理。下半年开始招生后,学院可通过“3年在职校学习+1年在技师学院深造+1年在企业实践”的长学制,每年培养专业人才约1000人。这种“政校行企”四方共建的产业学院,为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提供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