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核十三载深耕荷产业 带领一方百姓共富
记者 巩长青
夏日的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十里荷花物种园内百亩荷塘铺展如碧,红白荷花在风中摇曳,莲蓬饱满。这片荷园讲述了王核与荷的十三年缘分,也讲述着他带领周边农户“种荷卖莲”的共富故事。
2013年,柳城畲族镇政府公开招标十里荷花物种园的运营权。当时该物种园已从世界各地引进312个荷花品种。那时,王核办有工厂,在看到十里荷花物种园的公开投标公告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标,没想到最终从8个投标主体中脱颖而出,“标书开出来时,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名字倒过来念的谐音是‘荷王’,仿佛就是带着使命来做这件事”。
十三年深耕 从品种创新到产业链延伸
接手物种园后,王核开启深耕荷产业之路。武义宣莲作为与湖南湘莲、福建建莲并称的“中国三大名莲”,种植史始于唐显庆年间,清嘉庆年间已被列为贡品,至今仍是业界公认的优质莲种。其中地理小气候功不可没,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带来较大昼夜温差,瓯江支流冷水灌溉,加上无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让武义宣莲成为“道地药材”般的存在,这是其经久不衰的根本。在王核看来,仅仅靠一年一季的宣莲种植销售,难以形成稳定且丰厚的收益,也无法充分发挥这片土地和优质莲种的潜力。
王核有了自己的计划。
“截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荷花品种只有几十个,现在已有2000种以上,靠的就是创新。”在王核的规划中,荷花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旅游资源。于是,王核决心在品种创新上发力。他带领团队引进美洲莲、江西太空莲等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出了“武义并蒂”“分芰荷”“同心莲”等荷花界的稀有品种,其中“武义并蒂”成为首个获国际登录的并蒂莲新品种,成功将武义与一个荷花品种相连接。
从最初100多亩荷田,到如今的500多亩十里荷花3A级景区,王核逐步打通产业链,3月卖莲种,5月下旬销售鲜切荷花,6月起上市水果莲蓬,后续加工荷叶茶、通心白莲、藕粉等,并且正在研发的荷花精油、荷花香水都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储备。
成立共富工坊
联农增收成果显著
“我们要做差异化发展,不与农民争利。”这是王核常说的话。
在王核的产业布局中,有这样一组数据,他的500亩荷塘年产宣莲约3万斤,带动周边农户卖出7万斤宣莲,10万斤的收购量背后,是当地300余户联农增收的成果。
“南部山区不少年轻人外出开超市,留下的多是老人。要让他们在家门口能赚钱。”2023年,在柳城畲族镇政府的牵头下,王核成立十里荷花共富工坊,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岗位+品种扶持+宣莲包销兜底”的发展模式,将农户紧密连接在产业链上。
农户把土地流转给物种园,每年获稳定租金;农忙时,三四十名村民在荷塘里摘莲蓬、挑拣莲子,最多时一天有六七十个岗位,单日人均工资可达160元,王核团队还将改良后的优质莲种免费提供给农户,并承诺相关农户“莲卖不掉的全收”。周处村、祝村等周边村落的宣莲经济合作社常将莲子送到这里,经品质验收后,贴上“宣平贡莲”的品牌进行统一销售。
十三年来,王核在荷园中的投入超2000万元。如今,他的脚步早已走出武义,“武莲海种”项目将17个宣莲优质品种推广到海宁,他带领团队手把手指导海宁农户种植,助力海宁连续举办四届荷花文化周;他的荷空间概念店即将在金华三江里开业,这里将融入时尚的应时甜汤和荷元素的咖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荷花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