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东阳湖溪电商培训赋能乡村 特色好物云端拓展增收路

本报消息(记者 黄娇丽)南江畔的东阳市湖溪镇镇西村,木雕、红曲酒、生态米等特色物产远近闻名,却长期受困于推广渠道单一。如今,一场接地气的“婺韵云播”文化电商训练班,为这些乡村好物打开“云端销路”,也让村民们变身“带货达人”。

“守着好东西卖不出去,真是着急。”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镇西村的红曲酒古法酿造、生态米天然有机,但多年来仅依赖商店、超市等传统渠道,市场触达有限。

转机始于一次次“取经”。在镇政府支持下,张立明带队赴金华学习佛手产业直播模式,又考察了义乌李祖村成熟的直播运营体系,“别人能靠直播把农产品卖向全国,我们为啥不行?”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响应——省级文化特派员金笑了解到村民对电商技能的迫切需求,主动牵头对接资源,全程跟进从方案设计、专家邀请到课程编排各个环节,短短时间就推动培训班落地。

40多名参训村民中,有返乡创业的青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经验丰富的务农人员,年龄跨度从20多岁到50多岁,大家带着“让手艺变现、让特产出圈”的期待,成了培训班首批学员。

“从0到1学直播,最怕听不懂、学不会。”为了让村民真正掌握技能,培训班特邀以李老师为代表的杭州电商专家组成“智囊团”,课程设置既有账号搭建、文案撰写、流量提升等“硬技能”,也有直播话术、产品故事讲述、观众互动等“软实力”,甚至涵盖了镜头前的表情管理、灯光调试等细节。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培训,而是要为村里搭起一套电商生态。”张立明的规划清晰务实——短期先通过理论授课打基础,再邀请专家手把手指导实操,让村民从“敢播”到“会播”,提升村民积极性,普及直播认知;中期组建村级直播团队,与本地企业、种田大户等合作开展专场直播,用“直播带货”让村民尝到甜头;长期成立村级公司,整合资源打造统一品牌,对接物流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让镇西村的特色产品以标准化、品牌化姿态走向更大市场。

“等我们学会了,就把红曲酒的酿造过程拍给全国网友看。”村民们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