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我市探索涉企分级分类检查

本报消息(记者 李晓艳)浦江黄宅镇的企业根据信用等级、守法情况及风险隐患等被评定为红、黄、蓝3个等级,实行分级分类检查。据统计,现场检查频次压减40%以上,惠及企业1088家;通过重点检查、驻点帮扶等,推动红色企业隐患整改率提升33%,48家红色企业主动完成风险降级。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涉企分级分类检查,在金东区东孝街道、义乌市佛堂镇、永康市古山镇、浦江县黄宅镇和婺城区等地进行全省试点。市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涉企分级分类检查实行差异化、分层次的动态监管机制,可以进一步减少对合规企业的干扰,正向激励企业加强管理合法经营,也可以集中资源攻坚高风险企业治理,降低风险隐患。

今年3月,义乌市佛堂镇探索涉企行政检查“三类不查”改革,建立“信用+风险+行为”三维评价体系,以半年为周期,分期分批将“信用好、风险低、主动改”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梳理首批100家“三类不查”正面清单企业实施“非必要不检查”,原则上在周期内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

永康市古山镇建立“分类查”企业清单,将辖区内工业企业全量纳入“分类查”范围,分A(白名单企业)、B(日常监管企业)、C(重点监管企业)三类。A、B类企业通过监测平台上检查频次,跟进各部门落实情况。C类企业一方面结合企业标签,为各部门制定联合检查任务提供参考,督促“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情况,一方面结合“益企帮扶”应用,加强各执法部门在安全生产等重点监管领域的指导和培训。今年以来,通过“浙里办—益企帮扶”,受理企业“预约式”指导需求310个,帮扶完成率、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

金东区东孝街道完成全域建筑业企业普查,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明确“绿黄红”三色管理机制和差异化监管路径,覆盖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单位、建材供应链企业。同时全面梳理政务服务清单,整合多部门审批许可事项,压缩交叉检查事项,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无事不扰不等于有事不管。企业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预约政府部门上门服务,提供事前合规预防、事中助力经营、事后解纷维权等指导。

婺城区建立“四维画像”评价机制实行分级分类检查,不断完善企业画像,优质企业纳入A类“无事不扰”名录。在全域推行“无感式”监管的同时提供“有感服务”,建立“企业点单、部门接单、跟踪评单”闭环管理机制,通过“随手拍”“婺必应”平台收集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预约式”指导,配套“需求导向、分类施策、全程跟踪”帮扶机制,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