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作序 万物和鸣
(上接第1版)近年来,我市发力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完善保护体系、开展调查评估、加强生物资源保护、防范外来入侵等举措,暖心呵护山野精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范式。其间,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磐安县初步建成一座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市,相关做法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分享,向世界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华方案”。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奇珍异兽在八婺大地登台亮相。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我市发现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多个珍稀濒危物种。
山水淘金
骄阳似火,磐安县安文街道花溪景区内,戏水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农家乐迎来一年中的忙碌时刻。近年来,依托优质山水资源,花溪村大作旅游文章,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如今全村238户村民中,近三成经营农家乐,吃上“生态饭”。
村民付志红的民宿有8间客房,每到旅游旺季就“一床难求”。“这碗‘生态饭’越吃越香,去年我们的营业额达四五十万元。”付志红说。
依托美丽风景,我市积极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壮大美丽经济。八婺大地的优质生态资源催化新业态,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畅通。
正值暑期,位于婺城区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游客如织,不少人专门赶来一睹“熊猫猪猪”风采。该牧场以“熊猫猪猪”IP为依托,引入5G无人养殖和粪污处理技术,构建“猪—沼—茶—果”生态链。牧场融合养殖、文旅、文创三大业态,2021年开园至今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牧场吸纳千余名村民就业,为周边村庄引流80万人次,带动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促进村民增收近亿元。”牧场销售经理兰樟海说。
每逢节假日,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热闹非凡。依托优美生态全域规划村庄景观,李祖村以“创客+”模式重构产业生态,推动生态资源与文化要素产业化开发。“村里引进各类业态创客70余家,带动1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万元。”该村书记助理成耀兴说,当前正聚力打造辐射9个村、1.5万人口、18.76平方公里的“大李祖”共富片区,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兴”。去年以来,片区谋划建设12大类81个项目,总投资超6亿元。
作为“千万工程”的先行者与模范生,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立足生态优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成为集生态保育、绿色生产、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省3A级景区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81万元,经营性收入48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