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健康“三件套”扎堆 专家呼吁理性看待儿童健康管理
记者 陈星辰 朱意
“带儿子做个小手术,没想到碰到了同班同学。”暑假期间,金华各大医院的眼科、口腔科、儿外科门诊迎来一波就诊高峰。看眼睛、整牙、割包皮,被家长们戏称为暑期健康“三件套”,成为不少家庭的“必办清单”。这场暑期健康热潮的背后,既有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也藏着值得理性审视的问题。
“三件套”成暑期热词
医院迎来儿童就诊高峰
上午8点,金华眼科医院里已排起长队,家长们牵着孩子,手里紧紧攥着检查单。“孩子放暑假天天刷手机,这几天眨眼越来越频繁,担心近视。”一个母亲道出了许多家长的焦虑。据视光学专科主任吴纲跃介绍,暑期门诊量比平时大幅增加,平均每天接诊约300人次,其中70%是近视相关问题。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孩子在暑假视力下降明显,“今天接诊的几个孩子,暑假里近视度数上升25到50度,家长急得不行”。
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的手术室也非常忙碌。儿外科主任胡东来表示,他一天最多要做40多台包皮环切手术,加上门诊的130多个小患者,整个暑期几乎连轴转。这种“扎堆手术”每年暑假都会出现。
而在金华婺城口腔医院,正畸科候诊区座无虚席,孩子们嘴里咬着牙模,家长则向医生仔细询问矫正方案。“暑期口腔正畸预约排期满档是常态,需提前‘抢位’。”据院长周亚军介绍,暑期正畸门诊量比平时增加50%,是名副其实的“矫正旺季”。
在家长微信群里,“带娃就诊碰到同学”成了热门话题。有家长晒出候诊区照片,配文“在眼科报到,看到很多熟面孔。”还有人分享:“进手术室前看到同班同学,这缘分没谁了。”这种集体性的健康管理行为,让暑期“三件套”成了家长圈的“标配”,甚至有家长调侃:“暑假不给孩子安排一项,都不好意思说重视健康。”
时间适配与焦虑交织
多重因素推高暑期热度
对于需要手术或长期干预的项目,充足的恢复期至关重要。以包皮手术为例,术后恢复需要2—4周。胡东来解释:“暑假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家长也能更好地照顾。”同样,视力检查和矫正需要定期复查,不少家长认为正畸初期可能有牙齿酸痛、异物感,暑假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避免影响学习。
另外,家长健康意识的提升,也让儿童健康管理从“问题解决”转向“提前预防”。胡东来发现,近年来主动带孩子检查包皮问题的家长越来越多,“以前出现炎症才来,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四五岁就来评估,这是很大的进步。”在视力保护上,家长对近视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吴纲跃表示:“现在家长都知道近视影响未来,一发现孩子眯眼、眨眼,就赶紧来检查,生怕耽误干预时机。”牙齿问题也一样,“从‘不疼不管’到‘牙齿不齐影响颜值和咬合,必须早矫正’,家长对健康的认知边界不断扩大。”周亚军说。
同时,育儿焦虑也推高了暑期就诊量。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让家长陷入“信息过载”,引发过度焦虑。吴纲跃在门诊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拿着网上的文章问我,‘戴眼镜会不会加深度数’‘阿托品眼药水是不是有副作用’……”更有甚者,将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看到其他孩子做了检查或手术,就担心自家孩子“落后”。胡东来碰到一个家长,由于周围同事的儿子大部分都做了手术,硬要给自家孩子做。这种“跟风式健康管理”,加剧了门诊压力。
科学评估理性决策
让健康管理回归本质
面对“三件套”就诊热潮,专家呼吁,健康管理应基于科学评估和孩子个体情况理性决策,切莫盲目跟风。
暑期孩子视力下降,主因是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激增。对此,吴纲跃强调,家长可趁早晚凉爽,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减轻用眼负担。同时,均衡营养与充足睡眠是视力健康的关键。家长要理性,别被网络谣言误导,他建议定期带孩子做全面视力检查,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干预及如何干预。
胡东来则指出,不是所有男孩都需割包皮,手术与否要依年龄和症状判断。若孩子包皮能自如翻动且无卫生问题,无须急于手术,可观察至学龄期、青春期甚至成年。家长不要因担心“耽误孩子”而盲目手术,只要发育正常、无病理异常,手术时间不影响发育。若孩子三四岁后仍有包茎,应到正规医院检查,听从专业建议。
牙齿正畸方面,周亚军建议抓住“早发现、早治疗”关键期。“影响骨骼发育的问题,如地包天、腺样体面容,一旦发现需及时干预。”周亚军表示,为避开就诊高峰,婺城口腔开设了夜诊服务。如今正畸技术更加先进,治疗过程的舒适度也大幅提升,因此不必特意选择在暑期进行正畸治疗。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马拉松”。家长应成为细心的日常观察者,以理性认知替代盲从,将健康管理从“扎堆就医”转变为“常态化管理”,真正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