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追“光”逐梦 向“新”而行

——2025年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大会综述

记者 张益晓 杜晓萍

尖峰山下,群英荟萃;婺江之畔,高朋满座。

8月15—17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2025年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大会在金华举办。

光学工程是现代科技的“眼睛”,交叉科学的“前沿”,新质生产力的“摇篮”。本次大会以“占据前沿高地 引领科技未来”为主题,突出“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探讨光学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成果的交流平台。

这一场追“光”之旅,光彩夺目。210位专家泰斗、精英翘楚从五湖四海赶来,作学术报告、谈前沿动态、话未来发展,予人启迪。

这一次向“新”而行,未来可期。近700名来自政府部门、企业、投资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汇聚一堂,探讨光学工程前沿交叉领域应用前景,致力于推动光学工程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思想与智慧的盛宴

本次大会总体架构为“1+7+X”,即开幕式暨大会报告会、7场平行分会和系列特色活动,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打造一场场思想和智慧的盛宴,助力金华光学及前沿交叉领域高质量发展。

看开幕式,简约而不简单。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朝阳用3句话讲清当前光子学及光子技术的发展态势——

其一,极限探索永无止境,从极微观尺度到超强场,从阿秒时域到量子极限,人类不断挑战认知边界;

其二,跨界融合生机勃发,与量子信息共舞,同人工智能交响,和生命科学对话,开辟出广阔的新兴领域;

其三,应用生态枝繁叶茂,从光纤通信到激光制造,从生物成像到量子计算,创新成果正在深刻改变产业形态。

听大会报告,主题鲜明,干货满满。

“非线性激光制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航天遥感大模型研究进展”“从团簇物理到原子级制造”“超构表面光场调控:从1.0到2.0”等6个报告代表了行业高度,备受关注。

“短时间内集中倾听行业大咖分享前沿研究成果,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生钮珍妮说,“这是一次珍贵的‘充电之旅’。”

观平行分会,青年力量,身手不凡。

来自国内各地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共分享204个专题分会报告,涉及新材料、空天科技、绿色能源、脑机交互与医工交叉、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极微观、超快超强超稳等七大板块。

李秋池是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后,即将入职国内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会议期间,他受邀作“量子自然语言处理”的报告。“很荣幸能参加这样的学术大会,大家互相分享讨论,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一起推动学科创新与应用。”李秋池表示收获满满。

品系列特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PhotoniX编委工作会、《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工作会、《红外与激光工程》青编风采论坛、光学工程前沿交叉优秀成果展、海报交流等特色活动,成为业内人士的“精神大餐”。

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刻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深化,科学研究范式迎来历史性重塑。

陆朝阳表示,本次大会将进一步提升光学工程及交叉学科服务科技前沿的能力,加速我国光学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学科融合,培育新兴方向领军人才。

技术与产业的交融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求。金华本地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路演、“揭榜挂帅”需求发布、新质生产力成果展……大会期间,一系列多维度、多层次的活动,让参会人员直呼“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金华本地产业技术需求对接专场,既有企业的需求发布,又有高校院所的方案对接——

针对大会七大板块及我市重点企业的技术瓶颈问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与我市在大会开幕前期联合行动,征集形成60项企业具体需求,并寻求优秀揭榜团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金华博发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兰溪,经营范围涉及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纸制品制造与销售、国内贸易代理等。“今年,我们遇到一个难题。”该公司技术人员周建华说,在对纸张进行染色处理过程中,纸张表面呈现出颜色深浅不一、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此次,我们前来寻求解决这道技术题,提高产品外观品质”。

对此,来自天津大学浙江国际创新设计与智造研究院的张春波现场提供解决思路,与企业方共同探寻提升纸张染色品质的关键突破点。

此外,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效率超40%的可量产太阳能电池设计”需求,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高稳定可靠的光伏电池的光子倍增技术”需求,金华市创捷电子有限公司发布“表面32.7kHz晶片的制造”需求,浙江锋华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发布“智能化车间改造提高产能”需求等。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路演,为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对接注入强劲动力——

路演内容丰富且新潮,涵盖新材料、空天科技、绿色能源、脑机交互与医工交叉、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极微观、超快超强超稳七大前沿领域。

比如,清华大学团队推介了“用于增强现实显示的三维可变焦超构器件”,提出一种创新性的可在三维空间实现动态调焦的光学超构元件,有效缓解增强现实(AR)显示中的常见问题。

又如,苏州大学团队介绍了“硅基室温短波红外光电探测与成像”项目,该项目通过金属吸收光,实现全硅基室温短波红外光电探测,覆盖了更广的波段,性能优越。

我市各县(市、区)投促中心、科技局、科创平台、投资机构、相关企业等负责人来到路演现场,并就各自需求进行对接。

大会期间,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单国峰聆听系列报告后,深感光子学及光子技术前沿探索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感受到光子技术与新型材料、新型工艺、人工智能、空天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作为‘追光者’之一,能做的、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他说,“我们将致力于深度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记者获悉,智能光电集成及应用、电磁及信息通信应用等是浙大金华研究院信创中心的聚焦重点,现已取得诸多成绩。比如,建成光子集成芯片与应用研发实验室,掌握系列自主创新性技术,并持续开展对外服务;联合金华市托普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建立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及先进显微技术的融合创新;创新产品轻量化AR智能眼镜获批量化订单,并完成近1000万元融资,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化潜力;先进电磁技术、多光谱智能感知产品、智能分布式光纤传感(DAS)产品等正积极推进产业化。

当下与未来的碰撞

当前,金华正按照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次大会的召开,有助于推动我市光学工程及前沿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开创光学科技引领未来的新篇章。

一方面,赋能平台建设——

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是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共建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经过3年发展,已构建起支撑研究院全链路发展的“三大支柱”,成为浙中创新“塔尖重器”。在光学领域,该院取得系列成果,如建成中国首个、国际第三个产业用软X射线共振散射束线实验室(金华线站),以及建成超快光谱实验室等,有效服务高校院所以及本地产业发展。

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是本次大会承办单位之一,开幕式上,该院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启动战略合作,双方将重点围绕光电材料、半导体器件、精密仪器制造等国家战略性前沿领域,整合创新资源,强化协同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产业升级重大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典范。”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院长李盛表示,下一步,将从“蓝图规划”全面转入“施工建设”,共同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学创新生态,为我国从“光学大国”向“光学强国”迈进提供强大动力,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产业升级大局注入“浙中动能”。

另一方面,助力人才引进——

人才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金华正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理想的发展舞台,连续5年跻身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前30位。

大会期间,我市设立“招才引智”人才发布专区,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金华理工高等研究院、华灿光电等19家用人单位发布287个岗位需求,向全国光学产业人才伸出橄榄枝。

记者获悉,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等单位已收到多份博士、硕士的应聘需求。冀鹏州是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生,将于明年毕业。他详细了解金华人才政策,并记下感兴趣的岗位信息,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他说,相比于工作地点,自己更看重干事平台、成长空间、发展前景。

“我们将持续迭代‘智选金华’大学生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选择金华创业、扎根金华发展,努力打造光学科技赋能区域发展的市域样板。”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光”耀未来,从“新”出发。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思想盛宴余音袅袅、光芒四射,进一步照亮金华新时代科研探索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