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低空经济发展迅猛 建章立制亟待完善
记者 张海滨 文/摄
“没想到,在罗埠第一次坐上了直升机,从高空俯瞰古镇全貌,太爽了!”8月19日,市民王子娟在朋友圈得到了很多点赞。近年来,我市低空经济迅猛发展,各种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在展现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对现有的管理机制提出了全新挑战。
填补低空救援空白
今年7月,2025年金华市首届“智慧应急杯”无人机救援大赛举行。大赛设置精准飞行、精准投掷、火情侦查、物资投送四个实战科目,全面检验无人机救援队伍的精准操控、团队协作和应急反应能力。
面对低空救援的空白,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无人机应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队,以“无人机+”健全空地协同救援指挥体系,有效弥补传统救援方式的不足。
“无人机定位准、飞行速度快、续航距离远,可实现精确打击。”无人机应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队大队长王军伟说,“我们在训练中研究‘无人机+灭火弹’等战法打法,有效破解树冠火、悬崖火等救援难度极高火情的扑救难题,给地面救援队伍上山灭火创造条件。”在婺城区琅琊镇一起山火扑救中,通过无人机压制火源,2小时内阻断火势,当天完成火情扑灭。截至目前,全市在应急救援实战中应用无人机20余场次,实现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高效率处置、零人员伤亡。
低空经济无处不在
在我市,低空经济可谓无处不在。今年“五一”假期,横店影视城推出“空中看横店”明清宫苑直升机空中游览体验项目,游客乘坐飞机就能从空中俯瞰经典影视拍摄地。
7月底,一架满载货物的无人机从华东金华农产品寄递共配中心腾空而起,仅用时5分钟,无人机精准降落于轨道大厦起降点。货物随即由工作人员转运至轨道交通,高效送达综保区站,再通过汽车接驳至邮政孝顺揽投部进行配送。当日上午,浙江省首条常态化运营“轨道+低空”快递专线首航仪式在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顺利举行。
在兰溪市马涧镇五丰村山头的杨梅大棚基地,原本需要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颠簸30分钟才能将杨梅运出,鲜果损耗率居高不下,如今,无人机运输单程仅需1—2分钟。
在东阳,低空经济更是与公共服务融合在一起。东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统筹“低空+公共服务”业务,着手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1+18+60+N”飞行基地网络。主基地为集指挥调度、应急处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18个前线基地覆盖各镇乡街道,部署约60套无人机自动机场,覆盖半径约3公里,玻璃幕墙清洗、光伏板清洗、林业自动巡护、消防服务站园区空中巡航等都纳入其中。该公司还与公安、消防、应急、气象等部门深度合作,构建“全市3分钟”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快速联动,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各种飞手培训班也应运而生。无人机飞手培训只要年满18周岁就可报名,培训时间3周左右,费用在1.2万至1.4万元之间。另外,还有专业飞行驾照培训,收费在7.8万至9.8万元之间。
如何管理面临挑战
8月5日晚,市民胡先生发现,在市区海棠西路与兰溪街路口上方,距离地面数百米的空中,有一具动力滑翔伞在飞行。胡先生说,海棠西路北侧路边架设着110千伏黄蟠线高压电力网,在这样的地方飞行滑翔伞,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从金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了解到,该动力滑翔伞的飞行路线是事先经过审批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对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管制原则、审批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在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等禁飞区域上空进行滑翔伞飞行等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另外,根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定,滑翔伞等可以飞越高压线,但不得在保护区内盘旋和逗留。
据了解,现在对电网危害较大的主要是山上的载重无人机,如运输竹子的无人机,如果不是正规持证飞手,没有飞行经验,操作时易碰到高压线。还有一种是植保无人机,现在田间地头都用电线杆架设线路,植保无人机飞行时易碰到电线,造成配网线路断电。此外,植保无人机“越界”飞行、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邻近种植户受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便利,但在此过程中,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有关部门需细化低空飞行标准、事故责任认定等规则,完善低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为治理无证操作等违规“黑飞”行为奠定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