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市民问政

低空经济“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市多部门共话如何护航新质生产力安全高飞

市民问政313期

俞佳妮 /摄

记者 黄珊

最近,低空经济成为热门话题,无人机送快递、空中观光、应急救援等应用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据了解,我市已出台《金华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计划到2027年建成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

8月20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发改委基本建设综合处处长胡豪、市经信局绿色制造和装备处处长刘潇、市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规划高级主管李乐园、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和预案管理处副处长唐红奇、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警用无人系统技术大队大队长唐聪、市交投集团低空公司资金管理部经理张翼做客中心融媒体直播间,与市民在线交流。

A

低空基建

按下“快进键”

主持人:什么是低空经济?未来我市发展低空经济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胡豪: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未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统筹形成合力。依托已明确的市本级部门职责分工,整合市级各部门及县(市、区)力量推进任务。发挥市低空产投公司平台功能,深化市县协同,推进新基建、无人机商贸和政务整合项目。

二是夯实飞天基座。加快横店、武义、永康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全市起降点布局,年底前建成不少于27个起降点和智能基站。完善航路航线网,开通物流线路,构建智能低空管理服务网络。

三是解锁场景落地。物流配送,快递进村、进园区;特色巡检,如五金、电网等产业巡检;农林植保,给农田喷药施肥;应急救援,山区搜救、物资投送等应急救援;文旅体验,开发横店影视城等文旅观光项目。

四是做强金华智造。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加速引育工业级无人机整机、反制系统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构建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生态。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低空安全管理,推进军民航对接和防御设施建设;推动立法调研与专项政策制定,保障资金、用地、人才;组建专家智库,争取空域优化,为合规飞行提供便利。

主持人:《方案》提到我市要建一些通用机场和起降点,未来低空基础设施会建成什么样?

李乐园:今年以来,我们启动编制《金华市低空新基建专项规划》,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1—7月新建成投入使用44个低空起降点,目前全市低空起降场(点)达到230余处,涵盖低空物流、低空文旅、飞行培训、低空短途客运等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场景。

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快低空新基建建网提升行动:一是加快布局低空起降设施,建成横店通用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武义通用机场,加快永康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谋划全市低空新基建(一期)项目,逐步打造低空起降设施网,建成一批末端型低空起降点。二是统筹建设低空智能网联设施,启动建设市级无人机运行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至2026年底实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建成东阳通用航空飞服站。三是建设低空飞服保障设施,根据场景应用和航路航线开发需要,融合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建设5G-A网络、监视、导航、气象等智能化感知设施。

主持人:低空经济听起来高大上,具体包括哪些产业?

刘潇:金华低空经济已形成覆盖制造、飞行、保障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发展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

一是低空制造产业。该领域是我市核心优势,涵盖整机部件、新材料及动力系统。京飞航空从事航空零部件制造,兴岩电气专注工业无人机;花园金波、易贝科技、鹏孚隆科技分别提供金属波纹管、轻量化塑料配件和特种涂料;伟创源、涛涛科技则供应锂电池动力解决方案。

二是低空飞行产业。聚焦多场景应用探索。赫德科技研发无人机机巢,支撑自动化物流与安防;智天科技发力消费级无人机;捷特包装等企业积极布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结构件,为整机制造奠定基础。

三是低空保障产业。为低空飞行提供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创捷电子、汇隆晶片生产通信导航元件;浦元科技开发无人机反制设备。市级低空综合管理平台正加快建设,以提升全域飞行保障能力。

四是综合服务产业。推动“低空+”融合应用。永康、东阳等地规划航空文旅项目,本地企业参与设施供应;恩利交通、搜派师为应急起降与救援无人机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

B 飞行报批有望“一网通办”

主持人:作为无人机爱好者或企业经营者,应如何合法合规地开展飞行活动?公安机关如何管理飞行活动?

唐聪:个人和企业开展飞行活动,需从三方面进行合规判定。

一是设备登记要求。依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应当依法进行实名登记。目前,个人及企业所有的无人机可前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进行实名登记。

二是操控及运营资质。根据所持有的无人机类型,确定是否需要操作资质。依据规定,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人员,无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但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机型的操作方法,并了解风险警示信息及有关管理制度。目前,个人消费者所持有的无人机大多属于微型或轻型类别,在适飞空域内即可正常飞行。

作为企业运营方,根据规定,使用除微型外的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飞行或非经营性飞行,需申请运营合格证,由民用航空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决定。经营性飞行及小型、中型、大型非经营性飞行必须投保责任保险。

三是空域与飞行规则。根据规定,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根据相关规定划定的空域为管制空域。

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个人或企业经营者在非适飞空域和特殊情况下,需要提前1日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交申请。

我市已对全市所有无人机的所有者和相关单位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并登记。在大型活动期间,相关禁飞通告将通过“金华公安”“金华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安机关将对活动现场空域进行实时监测,并部署地面机动力量实施防御管控。目前,全市范围内的各重点区域已部署常态化无人机侦测监视设备,实现了圈层布控,并构建了多级响应机制,能够有效侦测并迅速反制非法飞行的无人机。

主持人:低空飞行涉及民航等多领域多部门,相关部门如何确保飞行既高效又安全?普通企业或个人申请飞行是否方便?

李乐园:国务院、中央军委2023年6月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国家层面由民航、公安、工信等部门各司其职,市级层面由市交通运输、公安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相关工作。

按照《条例》规定,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真高120米以下的适飞空域、满足相关规定时可以自主飞行,无需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飞行活动申请;在真高120米以上,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等管制空域,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必须经过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普通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线上申请办理。

我省将分3年时间推进建设省、市两级低空无人机运行与监管服务平台。两级平台建成后,将统一开设全省飞行计划报批窗口。

C 低空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主持人:市交投集团目前正在开展哪些低空经济的业务?我市培训市场发展如何?

张翼:自2023年以来,市交投集团积极探索开展无人机飞手培训,历经3年稳健运营,目前已经培训完成一批社会化飞手。据统计,2025年培训人数超80人,累计培训超200人。一大批人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取得证书,就业方向主要为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应急安防等方向,薪资水平较有吸引力。

无人机表演方面,已与多家行业知名企业洽谈合作,初步具备无人机表演的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已超过1.7万家,无人机表演企业已超3000家。为把业务做实做细,我们一方面前往深圳考察,学习头部企业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赴县(市、区)调研成熟的企业,寻找适合金华本土市场的解决方案。

当前无人机操作培训市场需求旺盛,无人机飞手就业前景广阔,需持证上岗且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青睐。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培训能力,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主持人:下一步关于低空产业布局方面有什么考虑?请简单介绍低空产业联合会的情况。

张翼: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低空新产业、新模式、新场景的差异化协同发展,重点做好政府应用端,拓展农业、培训、文旅等端口,找到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逐步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创新“低空+”应用场景。大力探索政府侧低空应用,目前公司已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准备启动政务巡检业务试点。策划“黄大仙求仙之路”“霞客之路”等空中观光航线,方案正在论证中。

为加强产业带动辐射效益,我们还将与金职大、横店集团等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金华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合会,将朋友圈越做越大。

我们计划通过金华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合会逐步拓展合作伙伴,打造金华低空经济生态圈。今后,联合会将立足金华市产业基础,聚焦通用航空、智慧物流、航空制造等领域,计划成立产业研究与规划委员会等4个专业委员会,推动资源整合、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政策对接及示范应用。目前,低空产业联合会已经获民政局批复,成立大会计划于下半年召开,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中,目前会员招募已经超过70家,涵盖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D “低空+”应用照进现实

主持人:低空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有哪些应用场景?

李乐园:按照《方案》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推广无人机在交通建设、养护、管理领域场景应用,取得系列应用成果。

市邮政公司常态化开行华东水果批发市场至北山盘前村低空物流航线,单程仅需15分钟,相比传统汽车运输快1小时。

市轨道集团常态化运营浙江省首条“轨道+低空”快递专线,正式落地长三角首个“轨道+高铁”合作经营的中铁快运营业部,通过顺丰无人车从金华南分拨中心接驳至轨道交通金华南站,经市域轨道高效转运至横店高铁站,再搭乘高铁直达西安,创新“低空+轨道+高铁”全链条模式。

甬金高速改扩建金华段“无人机+AI”智能巡检项目,在120米高度倾斜摄影并结合45度角拍摄,69.74公里路段的巡检时间从20小时缩至2小时,AI算法对15类隐患识别准确率超过 90%,隐患处理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50%。

主持人:在应急救援和应对自然灾害时,无人机等低空技术能发挥什么作用?

唐红奇:我市积极探索无人机等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救援新路径,创新成立无人机应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队,以“无人机+”健全空地协同救援指挥体系,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实践发现,在应急救援和应对自然灾害时,可综合利用无人机定位准、飞行速度快、续航距离远和打击精度高等优势,发挥积极作用,实施高效救援。

一是预警监测。侦察无人机可实施日常巡检巡护,快速发现并锁定异常情况,并对发展趋势进行研判预警。也可对灾害事故现场进行三维建模,对受害森林面积、山体滑坡等进行精确测量,为指挥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二是物资投送。运载无人机可快速完成物资装备长距离运输和精准投送。如在去年“8·2”森林火灾处置中,在43℃的高温环境下,大疆FC30无人机合计飞行278架次,精准投送11吨救援装备和物资,高效完成以往需要850人次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

三是通信保障。通信无人机可搭载公网基站、卫星通信等设备,在“三断”情况下,快速恢复灾害事故现场通信网络,为救援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四是灭火救援。灭火无人机可结合“灭火弹”“供水车”“高扬程水泵”等,开展引水灭火作业,主攻树冠火、悬崖火和高层火灾等救援难度极高火情。

五是其他应用。在山地和水域救援中,无人机可搭载红外侦测等设备对被困人员实施精准定位和搜救。在夜间救援中,系留无人机可长时间保障救援现场空中照明。

主持人:除安全管理,低空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能提供哪些帮助?

唐聪:在交通管理方面,无人机的应用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调控的显著转变。通过空中发现、锁定、取证,再到地面拦截、处理,整个流程仅需数分钟。依托智能“机巢”构建的响应网络,交通事故现场的无人机能够迅速抵达,借助实时图传与远程指导,成功实现轻微事故“非接触、快处快撤”。此外,还有拥堵路段交通喊话疏导、违法停车抓拍、山区道路执法等特定场景开展尝试和应用。

在治安巡逻方面,无人机与地面力量协同构建“空地一体”的安全防护网。近年来,无人机在找寻走失人员、水域防溺水巡防等方面展现出高效的应用能力。日常期间,无人机对校园周边进行空中值守;夜间则对夜市区域进行巡逻,结合AI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治安事件的“察于未萌、止于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