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流程做“减法” 服务效能做“加法”
武义“一件事”改革助企跑出投产加速度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昨日,在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智能分装3500万瓶罐制冷剂生产线及配套项目现场,大型储槽设备正在吊装,工人进行室内装修,调试管道接口。
“智能仓储项目厂房主体验收一完成,设备就进场安装了,预计能提前6个月投产。”该项目负责人徐冰说,将设备安装与主体验收后的装饰装修、配套工程施工同时启动,大幅压缩衔接时间。而以往项目需完成基建竣工验收并备案后,企业方可进场安装设备,导致基建与设备安装不能叠加工期。
这一变化是武义县深化工业厂房竣工“一件事”改革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武义县聚焦项目验收环节多、耗时长等痛点,以服务升级、设备先行、分幢验收等举措打通堵点,推动8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上半年完成省内建筑业总产值42.74亿元,同比增长20.7%。
“以前项目审批得跑多个部门,现在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3个工作日就能搞定。”徐冰对建设审批效率的提升深有体会。针对工业厂房项目验收“分头验收、流程重复”的难题,武义县重构审批流程,将发改、资规、气象等7个部门的审批业务集成至投资项目在建审批监管3.0平台,打造“预验收—整改反馈—联合验收”闭环流程。
武义县还编制《工业厂房改(扩)建项目开工“一件事”指导手册》,推出“先行介入+全程辅导”“提前预审+容缺受理”等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匹配、材料预审等全流程服务。今年以来,已为武义17家企业提供精准指导,验收环节平均用时缩短近60%。
武义县建设局局长李小伟表示,以往,企业基建与设备安装“前后脱节”导致工期冗长。为此,武义县出台细则,允许项目主体验收后即可申请设备进场安装,将设备安装与装饰装修、配套工程的工期“重叠”。
为保障安全高效,武义县组建跨部门专项服务队伍,提供方案设计、技术标准指导等服务,通过“线上监测+线下巡检”全程管控风险。目前已累计处置设备安装安全隐患58处,设备安装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2%,推动零跑汽车、三美化工等8家企业12个大型设备先行安装调试,提前创造产值约8.2亿元,实现产能早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大型项目“单体建成无法使用、整体验收周期长”的问题,武义县推行“分幢验收”改革,实行“建成一幢、验收一幢”,出台《群体建筑分期竣工验收试行办法》,由建设局牵头联合规划、消防等部门组建专班,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提前介入指导,力争为企业实现建设到投产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