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全民阅读时间

通晓20余种语言的自学天才 “拉祜族名誉公民”

——义乌籍语言学家金有景与他的著作

郑微末

某些文艺与科研从业者,承前人或异邦之泽,便轻松收获声誉与财富;然有天赋异禀者,于尘世中秉持学人风骨,独创新裁,淡泊名利,寂寂无闻。义乌籍语言学家金有景属于后者。

发义言,上前线

金有景(1931—1999),字天然,笔名屡更,义乌青口下朱村人。在省立金华中学求学时,与笔者父亲为高中同班同学,较为接近。

在校期间,金有景就表现出对读书及写作的喜好,热衷学习英语和俄语,尝立志将来当名翻译家。他有逻辑思考能力,心性独立,不拘古拟古崇古。读初中时即在金中学生自治会学术股出版组办的《金中学生》第9期发表了《读鞭虎救弟记后》短文,就常州金坛人蒋蘅著的《拙存堂诗文集》中《江都程涵光鞭虎救弟记》一文,提出了三处明显“不符事理者”。1948年,他以杭州《天行报》“特约记者”身份采访新闻,遭义乌县府某官员当面折辱。当年金中“5·28”事件发生后,金有景在该报发表通讯进行声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校方大力号召、动员在校学生“参军参干”。1951年初,上高二的金有景与一众同学从戎参军。

我国第一部研究汉语

与俄语语音关系专著

金有景的学识成就,皆以苦学自成。只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部队医院疗养期间,他跟同病区一位曾留学日本的人员学习日语,不过两三个月,口语便已娴熟自如。在陆志韦(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作出过贡献)、梁达(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俄语语言文学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下,金有景撰写了《中俄语音比较》一书,并于1955年出版。

这是国内研究汉语与俄语语音关联的开山之作。

1954年10月,金有景从浙江军区机关转业入我国最高语言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后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方言组,专业从事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语音学、文字改革、词典编纂等方面的研究。1955年,在语言所全所总结大会上,他是首位被表彰的青年工作者。

1982年,金有景调到民族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先后在《民族语文》编辑部和语言研究室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天赋锋芒,尽致飞扬。金有景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语言天赋。他自学掌握了20余种语言,其中精擅翻译者,亦有四五种。专业著作颇丰,有《普通话语音常识》《江苏和上海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汉语方言音韵论集》《汉语和汉藏语研究》等,合著的有《昌黎方言志》《现代汉语教程》等。还三次参加修订《现代汉语词典》,1961年丁声树担任词典主编,金为其得力臂助。曾蒙21载冤狱之苦的语言学家马思周教授对此评论道:“把金先生的著述总集为一体,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文化创造。”

作为义乌人,于故里乡音,金有景情有独钟。义乌话,是他语言的根。1964年,金有景在《中国语文》杂志上发表了有关他老家方言研究的《义乌话里咸山两摄三四等字的分别》,得到海内外汉语音韵方言学界普遍重视。他对义乌方言深入考察与钻研,面世的相关文章还有《义乌话效摄三四等字的分别》《苏州、义乌数词的语音特点》《义乌方言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等。这很难说不是家乡情的驱动。

“拉祜族名誉公民”

与我国首部单一语言地图集

金有景对少数民族语言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研究和整理,最为世人所称道。

1986年1月,年已55岁的金有景,体弱抱病,却毅然深入云贵高原西南部的密林,开启一场学术苦旅,为一种濒临失落的语言,绘制一部前所未有的地图集。拉祜语的研究在国际上有不少专著,于中华本土,实为开荒之举。

金有景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胆结石症,赴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三日车程,路途颠簸,其苦如针砭骨;海拔的攀升则影响他作为语言学家最宝贵的听力。地震后的余震中,面对县长“为防意外”的劝离,他只是平静而言:“一个人如果一点险都不敢冒,那怎么能成就大事业?”深夜斗室,他与床头吐信的毒蛇静坐对峙,凭借从拉祜族同胞那里学来的智慧,安然化解。他不仅是记录者,更是融入者,短短一月,便能操持拉祜语口语,与族人围坐火塘,用真诚换来了全然信赖。

经费之拮据,亦是沉重考验。区区8500元,在广袤的山区调查中捉襟见肘。于是,他开始倾尽自己的微薄薪资。那是一个家中尚无冰箱、彩电,且为妻子治癌而负债累累的清贫之家,却为了远方的这项事业“一掷千金”。

为此,1989年8月,澜沧县委、县政府举行隆重仪式,授予金有景“拉祜族名誉公民”称号。金有景用拉祜语的标准语音致了答谢辞。央视《晚间新闻》、央广《全国新闻联播》均报道了这一消息。

13个月间,金有景三上拉祜山寨,带领5个调查组,历经寒暑艰辛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梳理,主编完成《中国拉祜语方言地图集》于1992年出版。“语言地图”,通俗说就是将语言的差异“画”在地理空间上,使方言特征的分布规律,一目了然。

这是我国80余种语言中第一部覆盖一种语言的地图集,填补了语言地理学上的空白。这是心血所凝的结晶,足迹跨越9个大山县,涉及280多个调查点,仅原始材料便重数十公斤。

行将失传的古老音节,从此长留于拉祜山寨的苍翠记忆之中。

整理编著抗癌中医书籍

金有景的社会职务,包括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政法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应用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有点令人意外的是,他还是中医肿瘤医生。动乱年月,金有景转而进行中医治癌的研究,甫一涉猎,便已成就斐然。其编著的《抗癌食药本草》上下卷,给每种草药列举地方名,有的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名称。

金有景退休后未尝闲逸,一段时间里主编《潜科学》杂志,继续致力于抗癌植物的收集,在北京崇文区东华医院任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他在治疗癌症及疑难杂症等方面颇有心得,这或与他对中医古籍中的文言文表述洞察无碍、精准把脉有关。中医方面,他整理编著的书尚有《抗癌效方七百首》《防癌食谱》《伤污(染)论》《胎孕医学》《抗癌论》等数种。

但求良方济民,不使虚名染心。金有景长期住房简陋,生活拮据。同事追忆说,有一次单位找他填写申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表格,却找他不着。

金有景是那种并不太多见的正直、热忱的知识分子。其同事吴安其在《忆金有景先生》一文的结尾感叹道:“想起来二十世纪末学术界仍有金先生那样继承老一辈学者的志向和学风,努力钻研学问不计得失的学者……不禁感慨万分。”

上世纪80年代,在一次给西安的中学老师作的关于治学的报告中,他说:读书一定要独立思考,抄写卡片,积累资料……所积存的分门别类的卡片,后来在某个方面稍加整理就是上万字的文章。

这个治学方法,实滥觞于少年时代金中老师们的教诲。纵有天赏之才,亦当有磨杵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