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标志到全链条标准
东阳红曲酒产业走向规范化
本报消息(记者 黄娇丽)记者日前从东阳市食品工业协会获悉,历经半年筹备及多轮专家审定,《东阳红曲米》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填补当地红曲米生产规范空白的同时,还与此前的《东阳红曲酒》团体标准形成原料成品全链条标准体系,确保东阳红曲酒特色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东阳是中国红曲酒之乡。宋元时期,东阳酒就已闻名于世。1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东阳酒酿造技艺形成了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制曲是酿造的关键技艺之一,对酒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东阳红曲米以籼稻米等大米为原料,经一系列复杂流程发酵培养而成,这一环节的把关往往需要酿酒师拥有丰富的经验。
炎炎夏日,在该市湖溪镇湖溪酒厂、马宅镇青联酒厂的晒场上,成片的红曲米泛着鲜亮色泽,酿酒师傅正按标准流程翻晒。“以前凭经验,现在有了明确的工艺参数和理化指标,每一批红曲的品质都能更稳定。”青联酒厂负责人申屠东明说,标准实施后,企业在原料筛选、发酵温度控制等环节都有了“硬指标”。
据了解,《东阳红曲米》团体标准的制定始于今年初。东阳市食品工业协会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邀请本地红曲生产企业代表、食品领域专家参与,先后召开多次研讨会,重点围绕红曲米的原料要求、制作工艺、理化指标等内容展开论证,并组织市场监管局质标科等专家对标准进行审定、修改,并经全国团体标准平台公示后实施。
“从地理标志到全链条标准,东阳红曲酒产业正在走向规范化。”东阳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郭贤彬表示,2017年“东阳红曲酒”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当地启用10万个带独立防伪编码的专用标签,首批6家企业获授权使用;2023年10月28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阳红曲酒》团体标准实施,规范了成品红曲酒的酿造、储存及检验流程。此次《东阳红曲米》团体标准的实施,进一步从源头保障品质。目前,相关企业已开始按照新标准组织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