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金融赋能五篇大文章系列报道之二

工行金华分行金融服务进乡村激活发展新动能

本报消息(通讯员 张奕晨)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工行金华分行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和乡村客户满意银行为目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以工银“兴农”特色实践,走深走实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之路,推动乡村金融开拓新境界、拓展新成果。

清晨的东阳画水镇,吕师傅的鹌鹑养殖场里已热闹非凡。在数万羽鹌鹑“啾啾”声中,工人们麻利地穿梭在整齐排列的养殖架间,添加饲料、捡拾鲜蛋。“现在存栏30万羽,一天捡蛋近20万枚,光这一项,日销售额就超3万元。”吕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满是笑意。谁能想到,一年前,他还在为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发愁。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鹌鹑养殖户,吕师傅靠着过硬的养殖技术,生意日渐风生水起,但随着市场需求扩大,他想更新自动化饲喂设备、扩建标准化笼舍,却被近200万元的改造资金缺口难住了。“鹌鹑养殖前期投入大,饲料、设备、场地都需要钱,手里的钱周转不开,银行贷款又怕手续繁、利率高。”吕师傅坦言,那段时间看着订单来了却接不住,急得整夜睡不着觉。

转机出现在工行金华东阳支行工作人员的一次下乡走访中。该行客户经理在了解到吕师傅的困境后,当即对接工行“农户贷”产品,针对其养殖规模、信用状况和资金需求,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没想到手续这么简便,200万元贷款,提交资料后,3天就放款了。年利率3.6%,比我预想的低了不少。”拿到贷款的吕师傅,第一时间购置了自动清粪机、恒温控制系统,扩建了800平方米的标准化笼舍,还引进了高产鹌鹑品种。

资金活水精准滴灌,让养殖场焕发新生。从15万羽到30万羽,存栏量翻倍;从手工操作到半自动化管理,人力成本降低40%;从单一卖鲜蛋到开发食品加工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如今,吕师傅的养殖场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不仅自己年收入翻了番,其雇请的3名当地村民,人均月工资超4000元,跟着吃上了“养殖饭”。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展望未来,工行金华分行将始终坚守“爱农重农为农”的初心,勇担“强农惠农富农”使命,坚定不移走好工行特色服务道路,书写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