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不清与管理缺位成治理难点
城乡接合部垃圾乱象何解
记者 卢师慧 方丽 文/摄
城乡接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既是文明创建的关键节点,也常因管理复杂成为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8月底至9月初,“新闻三秒区”栏目联合“八婺文明眼”市民监督团,对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等多处城乡接合部开展环境专项监督行动,并于近日进行了“回头看”,追踪整改成效。
现场
“三不管”地带乱象频发
监督行动发现,三区交界处、闲置用地及路段交界区域成为环境问题重灾区,垃圾偷倒、乱堆现象严重。
在婺城区人民西路鲍杨裕和园南区路段,文明监督员何芷寒说,这段300多米长的道路被“分割”成三部分:东西两侧已设围挡,中间150米却因涉及城北街道、城西街道和乾西乡三方管辖,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现场,记者看见建筑废料、塑料袋、腐烂果皮等垃圾混杂堆积,散发着刺鼻气味。“最让人头疼的是,每次清理完,没过几天又堆起来了。”何芷寒说。
在金华开发区唐宅社区,监督员袁富华带着记者来到屏岩街西侧交叉路口。“这里是个风口,塑料袋、包装纸都会被吹到这里堆积。”袁富华说,周边餐饮店多,一些商户图方便,也会随手将垃圾丢在此处。
苏孟乡志和路的红绿灯路口问题更为严重。“经常有三轮车趁着夜深人静来这里偷倒垃圾。”监督检查时,住在附近的居民叶耀发主动上前反映。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无名垃圾场”,各种废弃物堆积近半米高,在高温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些挖掘机停在这里很久了,周边还堆满了建筑垃圾。最关键的是没有任何围挡和警示标志。”在金东区政和街与开元路交叉口,监督员严世洪反映。记者注意到,这个路口车流量不小,不时有车辆在此掉头,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金东区东孝街道存统路临时停车场的问题也让监督员吴晓平感到无奈:“这片地本来是要建农贸市场,现在成了临时停车场,但也成了某些人的垃圾倾倒点。”
记者现场看到,虽然场地内划有停车位,但角落处堆满了烂菜叶、包装袋等生活垃圾,异味扑鼻。
根源
权属不清监管缺位
调查发现,城乡接合部环境乱象的背后,是“权属不清”和“监管缺位”的双重困境。多个问题区域处于街道、乡镇交界,管理责任难以厘清。
何芷寒告诉记者,人民西路这个问题,她已反映了三次,每次都被转来转去,最后都不了了之。这种“你管不着、我管不了”的权属交叉,直接导致围挡建设、日常巡查、垃圾清运等基础管理措施无法落地。
监管措施未能形成有效闭环也是重要原因。在新狮街道方井头村112号垃圾收集点,虽然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卷闸门上也张贴着垃圾分类宣传告示,但点位右侧仍然堆满了废旧沙发、包装纸和杂草。“监控只能起到警示作用,关键还是要有人及时处置。”何芷寒说。
金东区政和街与开元路交叉口处的闲置用地因规划滞后、推进缓慢,长期处于“失管”状态,给垃圾偷倒带来可乘之机。东孝街道金东社区金碧波说:“存统路这片地原本规划建农贸市场,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推进缓慢。我们将其作为临时停车场,也是为了方便周边居民,但管理上确实存在难度。”
部分商户和居民环保意识薄弱,也是问题反复出现的原因之一。这种贪图方便的心理,加上管理单位“重清理、轻预防”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剧了问题回潮。
追踪
多方联动初步见效
针对发现的问题,三地相关部门迅速响应。截至发稿时,多数点位整改已初见成效。
在金华开发区,记者跟随袁富华进行“回头看”时看到,屏岩街西侧交叉路口的垃圾已经清理完毕,地面恢复了整洁。“我们现在每天都会过来巡查一遍,发现垃圾就立即联系保洁公司处理。”袁富华说。
在志和路,滨和保洁公司负责人杜旭霞说:“我们已经加派了巡查人员,发现问题立即用铲车清运,确保不过夜。”
金东区的整改也在积极推进。在政和街闲置用地入口,记者看见原先无序停放的挖掘机已清理,围挡也安装完毕。多湖街道曙光社区朱笑说:“后续会加强日常巡查。”
在存统路临时停车场,生活垃圾已经清运完毕。东孝街道文明办工作人员蒋嫦斐表示,已安排专人加强监管,定期清理。
婺城区人民西路路段的垃圾也进行了清运。在方井头村垃圾收集点,卷闸门已经开启,站点外的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都已被清理,还有一名分拣员在现场值守。“我们安排了专人看守,就是要杜绝‘场外堆垃圾’的现象再次发生。”新狮街道分管文明创建的负责人楼安定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区域整改仍存隐患。在人民西路,虽然大部分垃圾已经清理,但围挡后面又出现了新偷倒的垃圾;在一些区域,虽然设置了监控和告示,但处罚力度仍然不足。何芷寒说:“城乡接合部环境治理不能靠一次清理就完事,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巡查机制,更需要市民共同参与监督。”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根本上明确属地责任,推动闲置用地规划利用,建立“部门联动、日常巡查、群众监督”的长效机制。同时,文明创建离不开市民参与,只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才能让城乡接合部彻底告别“垃圾死角”,实现全域环境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