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浙”里乡音
婺州方言馆落户履坦范村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9月23日,我市首个以方言为媒的文化地标“婺州方言馆”落户武义县履坦镇范村。该馆通过实物陈列、影音资料、文献书籍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八婺方言的魅力,为各地游客打开一扇了解“浙”里乡音的窗口。
记者在婺州方言馆看到,馆内除了展示武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宣平方言,还收集了义乌方言、永康方言、汤溪方言等,系统梳理各地语音特色与文化背景。馆内设有方言听读区、民俗实物展陈,还融入了数字化互动装置,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方言的鲜活与深厚。
范村是一座有着700年历史的古村落,自元代建村以来,文脉绵延,人才辈出,作为北宋名臣范仲淹侄儿后代的聚居地,历来崇文重教、民风淳朴。近年来,范村围绕“武阳有范,忧乐天下”的文化主线,深入挖掘“礼规义矩、枕善而居”的民风内涵,打造“清风范村”品牌,并依托廉政文化展示馆,成为武义区域性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们紧紧抓住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的契机,持续推进村落风貌提升与文化振兴。”范村党支部书记倪惠波介绍,近年来该村已修复村内古建筑6幢共计3500平方米,改造外立面34幢,修复古道1.28公里,并对江心岛百余亩生态空间进行整体提升,逐步构建起“清风古韵,生态江心”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方言馆的落成,不仅是范村文化活化的重要一环,也为“清风古韵”特色文旅品牌注入新的内涵。范村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生态为底色,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继续做好古民居修缮工作,同时引入更多的文旅业态,让古老村落焕发时代新韵。
履坦镇党委书记陈常红表示,新落成的婺州方言馆为方言文化搭建了一座“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展示桥梁,该镇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并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将方言馆打造为传承地域文化的亮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