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旅市场需要年轻态
□曹晓恒
前不久一场预制菜之争,让人们看到了当事企业在危机公关中,面对当下的网络环境,表现得格格不入、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就是过度依赖过往的成功路径,仍然用传统思维方式、宣传手段来应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网络环境。不少城市的文旅推介宣传,也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打开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美食主播、旅游推介主播是很受欢迎的一大群体,他们代入式亲身体验的方式、接地气的推荐方法,与受众的即时交流互动,都让以城市宣传片、旅游画册、媒体广告为文旅推介“标配”的传统模式相形见绌,之前单向灌输、官方腔调的传统方式已难以引起共鸣,年轻人渴望的是参与创造、分享体验。我市文旅部门以年轻群体为切入点,开展“一群人宣介一座城”活动,培育“青春创作”内容生产新生态,累计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发布宣介视频超1.4万个,曝光量达2.5亿次。截至目前,全市接待游客中,95后游客占47.63%,同比增长13%。这次成功的实践表明,当一座城市放下身段,与年轻人平等对话,邀请他们成为城市的“代言人”而非单纯的“受众”,就能打开文旅营销的新局面。
文旅营销的本质是情感连接。年轻人选择去一个地方旅游,不仅是因为那里有美景或美食,更是因为他们与那个地方建立了某种情感联系。金华通过让年轻人代言金华,实际上是在构建一种基于同龄人信任的推荐机制。
当然,做好年轻态文旅推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味“万能药”,更不代表放弃中老年的文旅市场。它需要城市管理者转变观念,从“我们要宣传什么”变为“年轻人想看到什么”;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让青春创意持续涌动;需要在迎合年轻人口味与保持城市文化底蕴之间找到平衡。更为关键的是,当流量引来游客后,城市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承接这波流量,化为持久的吸引力。另外,在抓年轻态宣传推介的同时,也可以用传统宣传推介方式,打动中老年游客的心。
青春流量不只是数据,更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学会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文旅产业将更加多元、更有活力。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