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聚合“她”力量 “链”起丰收景

金东巾帼共富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消息(通讯员 徐盼 严昭睿)初秋时节,走进金东区八仙溪畔的有镓巾帼共富工坊,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清甜香气。

“现在大棚里的火龙果、杨桃都成熟了,每天都在批量采摘发货。”有镓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张园园说,她在两年内实现将台湾特色水果“带”回家乡的愿景。

2023年,张园园与丈夫了解到八仙积道共富带项目,决定从台湾回到家乡创业。如今,有镓巾帼共富工坊已盘活198.2亩土地,建成集种苗研究、种植销售、农旅研学、文创展示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

“每天起床后,我都会先打开手机查看3个大棚的实时情况。”张园园说,通过5G+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她可以随时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进行自动卷帘、通风、滴灌等操作,实现精准培育。如今,在张园园带动下,周边已有多户农户通过参与种植、务工增收,不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在东阳江畔的红妆丰果巾帼共富工坊,同样是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

走进工坊包装车间,几名妇女正埋头包装,她们动作娴熟,将无花果干装袋、封口,偶尔聊几句家常。“以前农闲时在家没事情做,现在来工坊干活,一天能赚百八十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村民姜国芳一边麻利地分拣无花果,一边笑着说。

金东区东孝街道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但无花果皮薄、不耐储存,好果子烂在地里成为农户的烦心事。红妆丰果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杜紫薇和丈夫钱继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解决这一烦心事,杜紫薇和丈夫扎根田地,与乡亲们一起摸索实践,依据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改良种植技术,开发出无花果保鲜技术,无花果保鲜期从2天延长至15天,成功把金华的无花果种苗引育到全国,也把无花果卖到全国,实现365天均有鲜果上市。

“现在有科技小院这个‘智囊团’做支撑,不仅研发推出新品种,还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无花果供不应求。”杜紫薇说。在工坊的无花果标准化种植基地,我省唯一的无花果种质资源圃坐落于此,研究人员持续强化技术攻关,成功筛选培育出芭劳奈等一批抗寒抗冻的新品种,为无花果产业注入新活力。作为市级巾帼新农人代表,杜紫薇积极参加各级妇联组织的涉农培训及产品展销,在种植基础上,工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卖果苗、产鲜果、做加工,还承接仙居杨梅干、本地小番茄酒等代加工业务。

除了提供就业岗位,红妆丰果巾帼共富工坊还解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下沉协助解决种苗选育、产销对接等问题。针对偏远村庄老人“肩挑送货难”,工坊在周边设置多个收购点,上门收果、统一运输。

据悉,金东区目前共有41个巾帼共富工坊,发放加工费近2亿元,辐射带动妇女就业6000余人次。“从‘输血’到‘造血’,巾帼共富工坊不仅实现妇女群体家门口就业,更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共富注入新动力。”该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慧来说,未来金东将继续扶持一批巾帼共富工坊,让村民腰包更鼓,让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