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特别报道

站上最高领奖台 让国旗升起

记者 蔡文洁

升国旗、奏国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和目标。对北京残奥会首金获得者、获得9枚残奥会金牌的杜剑平而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不仅是他运动生涯最辉煌的背景,更是贯穿他人生轨迹的精神图腾——从泳池破浪而出的荣耀瞬间,领奖台上热泪盈眶的深情凝视,再到如今投身残疾人事业的全新使命。

杜剑平是金东区赤松镇桥东村人,5个月时发高烧导致小儿麻痹症,左手留下残疾。1999年,正在上初中的杜剑平被市残联工作人员挖掘进入体育行业,开始了游泳生涯,并游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剑平式”泳姿,2002年起成为国家残疾人游泳队的一员。

“参加四届残奥会、六届全国残运会,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比赛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杜剑平说,2008年9月7日,北京残奥会首日,那天直到下午五点半,中国代表团还未有金牌入账。压力与期待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家门口的比赛,一定要拿下金牌。”

当天,男子100米自由泳S3级别决赛,杜剑平以预赛第一的身份站上第四泳道。发令枪响,他跃入池中。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只有右臂能充分发力的他在水中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却充满力量的泳姿。1分35秒21!触壁,夺冠,打破世界纪录,杜剑平成功拿下了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残奥会上的首金。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那一刻,杜剑平用他的右手,久久地、轻轻地抚摸着运动服左胸上的那面小型国旗,行着最深的注目礼。

“那一刻,国旗因我升起,这是我整个游泳生涯中最荣耀的时刻。”杜剑平说,过往所有的艰辛、汗水和付出在那一刻都得到了回报,“那种国家的荣誉感和个人的使命感,随着国旗的升起在心中激荡。”这份感动如此刻骨铭心,他至今仍将那个身穿冠军领奖服、仰望国旗的场景,用作自己的社交账号头像。

“童年时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就像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熏陶,随着年岁增长而愈发清晰。”杜剑平说,当了运动员后,这种认知化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训练中最坚实的精神支柱。“我告诉自己,要做好自己,好好训练,把成绩游出来,才有机会站上最高领奖台,让国旗升起。”在他心中,国际赛场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升起国旗、奏响国歌,就是赢得胜利最鲜明的标志。

从2002年在阿根廷首次夺得世界锦标赛金牌,到2004年雅典残奥会再露锋芒,再到北京残奥会的巅峰时刻,以及后来的伦敦、里约等各大赛事,对他而言,站上领奖台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是下一次冲刺的开始。

告别22年的运动生涯后,杜剑平来到金东区残联工作。如今,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残疾人帮扶,负责康复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身份转变,但那份与国旗相关的使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

杜剑平特别留意有运动天赋的残疾孩子,像当年残联工作人员发现他一样,去挖掘新的希望。“看到好的苗子,我就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激励他们勇敢走出家门。”杜剑平说,这些年他先后挖掘了一批残疾人运动员,并将他们送到省队学习。他曾鼓励过的女孩李心兰,已经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大学生,并连续两届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从仰望国旗的冠军,到守护他人梦想的引路人,杜剑平的人生轨迹完成了一场温暖的循环。国旗,见证了他的荣耀,如今,更指引着他去帮助更多残疾人站上最高领奖台,让国旗一次又一次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