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创客“乡约”武义山村头脑风暴破解发展瓶颈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日前,婺处古道旁的武义县大溪口乡山下鲍村格外热闹。武义县的农创客们相约在待开业的蓝靛咖啡,围绕农产品整合、业态创新、人力资源现状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不仅为古村活化出谋划策,更为青年入乡实践搭建了交流平台。
“古村留不住人,年轻人来打卡后转一圈就走。”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林晓峰分享了蓝靛咖啡及山下鲍古村的活化思路。他坦言,自去年返乡创业以来,已在山下鲍开设在山下、山之麓两家门店,加上正在打造的蓝靛咖啡,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丰富这个武义偏远山村的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目前,他已规划“民宿+餐饮+咖啡+观景台+健身房”的综合布局,计划推出“两天一晚”周末度假套餐,激活古村夜经济。但人力短缺成为眼下最大难题,他说平时客流量少,招人要承担固定工资;周末客流高峰时,临时又难以招募人手,且部分村民理念也难以满足服务要求。
针对这一痛点,农创客们纷纷支招。有的建议从村里培养固定兼职阿姨,按日结算工资;有的提出对接“上门酒席团队”,利用这类人员手脚麻利、时间灵活的优势,缓解周末用工压力……随后,众人围绕农创客返乡过程中遇到的“干了十几年农业,还是老样子”“网络带货起势快,但后续运营发力难”“大家都是各自为战,我们武义没形成像样的产品货盘”等共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武义县农业信息中心负责人范益晖表示,这正是举办沙龙活动的意义所在,沙龙活动为青年农创客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帮助有需要的农创客以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大家找到一个集思广益平台,从而方便未来政策的制定,以及为农创客打造资源整合的平台。据介绍,目前该县正在推广青年入乡实践计划,通过设置入乡实践站点,吸引未毕业大学生在农村实习、实践,此举不仅可暂时缓解人力问题,更可以通过一个站点招引多个年轻人回村创业,用他们的所学和智慧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实现1+N的效应。
据了解,自今年3月起,武义县紧扣农创客在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打造系列主题沙龙活动,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为农创客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