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民声小板凳”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小区的化粪池又堵了,这个月已是第二次”“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怎么办理”……近日,在武义县熟溪街道江山社区,10张小板凳围在南湖花苑骆师傅补鞋铺门口,大家围绕社区日常小事,讨论得热火朝天,社区工作人员在一旁认真记录。
今年以来,武义县在后陈村“邻舍家”议事协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打造城市社区全场景议事协商空间,鼓励居民议事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拓展至小区长廊、凉亭等居民活跃度高的场所,形成“大家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基层自治氛围。
熟溪街道在辖区居民日常聚集较多的区域推出“民声小板凳”,以百姓拉家常方式,引导广大居民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随处可见的“民声小板凳”,不仅成了社区了解民意的窗口,也激发了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通过面对面商量问题、化解纠纷,打通基层治理堵点。
社区工作人员走出党群服务中心,将工作下沉、服务下沉,坐在小板凳上听百姓话家常、提意见、议事情,并建立民生问题处置快速响应机制,让共商、共谋、共治成为社区治理主旋律。
与此同时,武义县还利用“民声小板凳”讲政策,宣传讲解各类便民信息和反电诈、消防安全等知识,实现从网格治理“大喇叭”到“小板凳”的转变。小小的板凳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实现社区工作从“等群众来”到“到群众中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