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永康新闻

依托地标农产品 打造食安共富品牌

永康开辟“食安+共富”融合新赛道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永康市前仓镇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永康舜芋”的主产区,其中荆州村有20多户村民种植毛芋,总面积超800亩,平均亩产约2500公斤。种芋大户钭长根凭借40余年种植经验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毛芋上市时间提前,抢占市场先机,每亩销售收入超8000元。

单一的种植模式难破产业天花板,“让舜芋走出深山”成为破局关键。位于该镇大陈村的金华皈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团队主动出击,一边搭建电商矩阵,通过直播间助农带货、电商平台产地直供,让藏在深山的舜芋销往全国;一边深耕深加工领域,从家常芋饺到创新的芋头饼、芋头薯片,研发近30种舜芋衍生品,让“土疙瘩”变成多元舌尖好物。同时,以“永康舜芋”为核心,延伸“全芋共富产业链”,涵盖农业、文化、旅游、供应链、电商、培训及康养七大板块,用“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小小舜芋成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金疙瘩”。

为用好用活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近年来永康以舜芋产业为切入点,依托大陈村千年古村资源,同步推进环境提质、产业赋能、文旅融合三项行动,打造“芋见大陈”食安共富品牌。如今,大陈村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带动百余名村民就地就业,不仅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更成为“食安品质”与“共富经济”同频共振的县域样本。

打造“芋见大陈”食安共富品牌,永康以“净厨”行动为突破,按照“五净三清”合规指引,破解大陈食品经营主体多而散、基础薄弱等痛点,系统推进食安环境全域提升。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科—所—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科室定标准、基层所抓落实、网格员促排查,对全村67家食品经营主体全面实施“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商户改造后厨环境,通过布局优化、色标管理和明厨亮灶,实现大陈味道“食之有味、食刻安心”。同时,创新“哨点吹哨—部门报到”风险治理模式,鼓励员工主动吹哨,推动“五净三清”标准全面落地。目前已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2场,覆盖80人次,依托哨点排查整改隐患23起,有效夯实食安共富发展基础。

做好深加工文章,永康先后开发芋头饼、芋奶、芋头丝等50余种深加工产品,15个村组建舜芋产业联盟,推动产品进驻盒马鲜生等300余家连锁商超,有效破解销路难题,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增收,村集体年营收115万元,实现农民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增长“双赢”。创设“粉粉”“糯糯”文化IP,推动舜芋从初级农产品向高端休闲产品和伴手礼转型,同步培育“直播+电商+跨境”新型增长点,“芋见大陈”入选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今年7月,该镇17个村联合投资的共富项目——舜芋仓储加工中心动工,建成后的配套冷库可大幅延长舜芋销售周期,深加工生产线能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保新鲜”到“提效益”,让舜芋产业走得更稳更远。

聚焦“食安+文旅”融合,永康充分挖掘大陈村古建筑群优势,盘活40间闲置老房,推动汲古书房、猪栏咖啡、铜院里客栈等多元业态规范落地,打造集研学、文旅、康养于一体的“芋见大陈”共富市集。依托“临水街”“舜耕巷”以及“第六空间”网红直播间等特色场景,永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指导开发“永康味道”“宋点心意”等文创产品,打造民宿餐饮、休闲古巷、特色街区、非遗工坊四大消费场景,提供大陈特色体验。目前,共富市集已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70余个,带动80%以上农户从事相关产业,真正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