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整合资源 技能造血 精准帮扶

磐安“流动善铺”助力低收入群体增收

本报消息(记者 毛伟军)“小番薯多少钱一斤?”“给我来5斤。”国庆节期间,文溪河畔的晚风里,磐安村VA气排球擂台赛上的欢呼声一浪高于一浪,几盏灯点亮了赛场边的夜市——这是磐安县为残疾人与低收入群体搭建的“流动善铺”。

在磐安,还有一群人的生活被困难锁住:超六成肢体残疾者因无法站立劳作,被常规就业拒之门外;牵挂家庭的主妇、主夫困于方寸之地;八成低收入失业者因技能薄弱,屡次碰壁。这群人守着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已拼尽全力,更别说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以前种的番薯烂在家里也没人要,觉得自己就是个累赘。”孔师傅摩挲着手中的包装盒,眼神却透着光亮。这份改变,源于磐安县民政局、县助联体与缘安社工共同打造的增收项目“流动善铺”,技能造血、信心重建和资源破壁等一套精准的帮扶组合拳正在发力:从选品记账到沟通技巧,培训细化到每个经营细节;带领低收入残疾群体外出学习,让小摊位变身“增收点”;联动6家爱心企业捐赠物资,50余名志愿者助力铺货,将乡镇集市、体育赛事都化为“善铺”落脚点。

气排球擂台赛期间,大赛组委会专门将农户的农产品、残疾人的手作纳入赛事奖品。获奖运动员捧起的“感恩礼盒”,封装着残疾农户亲手采收的番薯;观众抽中的每份奖品,都是残疾匠人编织的温暖。更感动的是,在场的观众也流动着善意:有人买下并不急需的手工艺品,只为给匠人多一份尊重;一位母亲让孩子将钱递给农户时,向农户认真说声“谢谢”;还有曾经的受助者主动化身志愿者,在摊位前帮忙吆喝叫卖……

“以前总觉得自己没用,现在靠摆摊月赚千元,孩子的学费不用借了,也敢和邻居唠家常了。”低收入主妇张大姐打包番薯的手微微发颤,眼里泛着泪花。

截至目前,“流动善铺”项目已在集市、夜市和赛场摆摊9场,让14名直接受益者实现月均增收近千元,部分达1500元,惠及40多个家庭。“经过社工和爱心企业家的努力,‘流动善铺’物流网络已成形,并建立了稳定的货源和商品配置标准,让低收入群体靠双手获得增收,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善生活。”磐安县缘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傅群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