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质”而行打造质量新高地
□刘小刚
又逢全国质量月。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累计培育各级政府质量奖企业585家,经济发展质量指数、质量基础设施发展指数走在长三角城市前列。
当前,各地纷纷谋求以质量变革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百舸争流中,作为制造业大市,我市如何向“质”而行打造质量新高地,加快推动“金华制造”向“金华质造”转变?
要更加突出标准的引领地位。要引导企业增强标准意识,严格执行标准。要支持标杆企业将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
要迭代升级质量基础设施。9月初,省市场监管局提出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迭代升级,建设一批省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2.0重点平台。我市要以此为契机,迭代升级质量基础设施。一方面,要结合地方产业实际,打造更多集成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功能的高水平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聚焦企业需求做好服务文章,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更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要打造高层次质量人才队伍。我市高度重视质量人才培养,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企业标准总师、首席计量师等“两官两师”人才不断涌现,成为质量强企的中坚力量。但因企业量大面广,我市质量人才面临供需矛盾。要在现有“首席质量官贷”“首席品牌官贷”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质量贷”产品供给,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建立现代化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对履职优秀、给企业带来突出效益的“两官两师”,予以政策优待。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