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石柱推动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本报消息(记者 章陈波)日前,永康市石柱镇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俞溪头村热闹启幕。来自各民族的群众齐聚一堂,在追寻红色记忆与交融民族情感的过程中,共同谱写同心筑梦的动人乐章。
活动现场,宣讲员生动讲述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的革命故事,带领各族群众重温烽火岁月,让红色种子在大家心中扎根;俞溪头小学的各民族学生共同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书》,朗读声回荡在广场上空;随后,众人走进俞溪头村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纪念馆,在黑白照片与斑驳实物前驻足凝视,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信念与不屈斗争精神。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该镇还举办“我在礼堂过佳节暨国庆华诞·双节艺趣”主题活动。汉族、土家族、布依族、畲族、傣族、苗族等近20个民族的30组亲子家庭齐聚一堂,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揉制冰皮、包馅压模,制作中秋月饼,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营造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成为石柱镇各族群众共居共乐的生动实践缩影。
作为永康市民族工作重点镇,石柱镇现有外来人口1.8万人,其中包含苗族、彝族、布依族等29个民族共8000多人。各族同胞扎根于各行各业,用勤劳与智慧为永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石柱镇党委政府立足镇域实际,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以“籽籽同心”的凝聚力,让民族“团结花”在镇域各处绚丽绽放。为深化民族文化融合,该镇巧妙串联民族特色与永康本土历史文化,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共富学堂公益阅读”让各族群众在书香中交流思想,“地方历史文献捐书活动”为文化传承注入多元力量;从“留您过大年”的团圆温馨,到“浓情端午”的粽叶飘香,从亲子共乐的传统手工艺体验,到展示土家族、苗族等服饰文化的“民族非遗时装秀”,每一场节日庆典都成为各族群众共叙情谊、共享文化的舞台。不仅如此,该镇组建的“红石榴宣讲团”,依托各村主题党日活动,将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与统一战线宣传深度融合,在传递党的声音的同时,促进各民族文化互学互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交流中不断增强。
在推动民族共富的道路上,石柱镇锚定“产业赋能”方向,依托石柱数智农耕文创园,大力扶持民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园区内科学布局种子育苗、果蔬种植、农业科技观摩体验等功能区,同时创新引入民俗文化、民族美食、非遗工艺,精心打造“赏羽衣霓裳”“品民俗画艺”等特色课程,持续完善研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该镇着力构建共富工坊集群,以伟丰共富工坊为核心枢纽,推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特色农产品带货直播、少数民族人才招聘会等惠民举措,让共富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民族同胞。
接下来,石柱镇将持续深耕民族工作,策划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民族交流活动,在传承革命历史中凝聚精神力量,在守护民族团结中汇聚发展动能,一步步推动各族群众的生活向着更红火、更幸福的方向迈进,让民族同心之花在共富路上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