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运营让土特产“好货卖好价”
武义柳城共创中心让青年扎根山乡直播助农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日前,“柳城鲜直达”的直播间准时开启。镜头里,金灿灿的太秋甜柿挂满枝头,于传真拿起一个切开,分享这个品种的特点……下播后,他们从山上来到柳城畲族镇新媒体共创中心的小院里,楼永浩、于传真便围坐在桌前复盘当天的直播情况。
三人团队的“笨办法”
从田间到直播间亲力亲为
“今天直播观看人数比昨天多了20人,但成交转化差了点,得再学习一下其他直播间的话术。”“开播的时候把太秋甜柿加上,开播名称直接标为‘柿子专场’,让观众一眼就知道我们在卖什么。”翻开于传真的直播备忘录,不难看出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都是他们一次次通过查看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得出的结论。
记者了解到,这个直播团队共有三个年轻人,楼永浩、于传真和韩钰荣,除了楼永浩是浙江人外,于传真来自安徽,韩钰荣来自山东,他们相识于网络,落户在柳城,如今三个年轻人通过以合理市场价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再自行设计包装、监督发货、网络销售的运营模式,让当地农户更愿意和他们合作。
“农户最接受这种方式,没有中间环节的弯弯绕绕。”楼永浩说,这种模式让前期启动格外顺利。而高效履约则是他们现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边直播一边采摘,然后发出快递,当天下单当天发货的效率,与他们为直播间取的名字“柳城鲜直达”高度一致,也让这个仅有400多个粉丝的账号,在开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收获高好评率和高复购率。
高端定位破局
让农户相信“好货能卖好价”
打开“柳城鲜直达”的直播间,记者发现在充斥着低价竞争的农产品红海里,他们以58元一公斤推向市场的太秋甜柿,却依然稳定出单,甚至冲进抖音“柿子爆款榜”全国第23位。
“柳城的农产品有这个底气,但得让消费者看到它的价值。”于传真说,在直播过程中他们突出产品的独特性,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方式等特征拍摄出来,再加上顺丰空运、原产地直发、售后承诺等加持,让高端消费者更愿意为其买单。
而这种精细化运营与全新定位,也在改变当地农户的认知。“以前他们不信葡萄能卖20多元一斤、柿子能卖二三十元一斤,现在亲眼看到我们做成了,就有人愿意加入进来。”楼永浩说,这正是他们创业的初衷,用实际行动引导当地人进入电商领域,而不是花钱请外来团队代运营。此前,当地不少农户花数万元找代运营却收效甚微,而“柳城鲜直达”通过一次次复盘优化,用实打实的成绩打消农户的顾虑。
共享直播间的愿景
以专业能力连接青年与乡土
“我们做的不是一个账号,是一个样板。”楼永浩说,他们的目标是为柳城畲族镇的农产品打造一个共享直播间,现在他们先把售后体系、直播模式打磨成熟,然后带动更多当地人参与进来。
“让在外的青年透过直播镜头看见家乡蝶变,让本地青年在乡土间找到创业坐标,这不仅是共创中心成立的初衷,更是破解乡村‘空心化’、激活内生动力的关键。”柳城畲族镇党委委员彭振武表示,今年以来,该镇锚定乡村人才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加快推进新媒体共创中心建设,以新媒体为桥梁,打破青年与乡村间的空间壁垒、机会壁垒,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家乡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
如今,每周一场“头脑风暴”已成为共创中心的固定活动,柳城畲族镇的年轻人围绕农产品包装设计、特色文旅项目策划、畲族民俗场景化呈现等议题碰撞思路,既让城墙咖啡、擎台阁、畲族手作等农特产品、民俗活动突破地域限制“出圈”,更让如何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柳城故事成为共识。这种以共创为核心的模式,正在形成一套良性循环的乡村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