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金医新闻

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

金医把健康防线前移到居民家门口

记者 朱静怡

10月11日,中国抗癌协会肺癌防筛示范中心(浙江地区)金华项目创建启动会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举行。现场,金医集团主任俞世安将沉甸甸的牌匾交到了7家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手中。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授牌,更意味着一条条深入城乡的“健康神经末梢”被激活,一张覆盖我市的肺癌防筛网正在织就。

肺癌防筛网的铺开并非孤例,它根植于一个更宏大的系统工程——金华市中心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派遣专家常驻、铺设急救站点、畅通双向转诊……作为省区域医疗中心,金华市中心医院不遗余力地让优质医疗资源流动起来,将健康防线不断前移。

织就基层肺癌防筛网

这场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一个全新防治模式的落地。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癌种,严重威胁群众健康。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切实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筛、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过去许多农村居民往往是等到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才去大医院检查,此时肺癌多已进入中晚期。与此同时,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专家都相对有限,很难开展系统性的肺癌筛查。

如今,局面正在改变。金华市中心医院作为金华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作用,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进程,强化基层联动,以肺癌防筛示范中心创建为纽带,构建区域内完善的肺癌防筛网络。此次获得授牌的7家基层单位分别是金东区曹宅镇中心卫生院、孝顺镇中心卫生院、东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婺城区秋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孟乡中心卫生院、洋埠镇中心卫生院。

在这一模式中,金华市中心医院主动担当“中央处理器”的重要角色,将国家级的防筛标准和技术赋能给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则成为筛查的前哨站,负责初筛和科普。同时,金华市中心医院为筛查单位转诊而来的患者开设就诊绿色通道。

肺癌筛查工作主要面向年龄50岁及以上的人群,农村居民医保或无医保,有肺癌家族史或患者有10年以上吸烟史,低保户等困难人群优先。各基层单位将为符合条件的人群提供一次免费的胸部CT检查。检查结果将通过共享中心实现影像云存储,由金华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提供远程精准诊断、复杂病例会诊和后续治疗,构成了一个“基层筛查、上下联动、精准转诊”的完整闭环。

“今年的评估显示,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疗效非常显著。”专程前来参会的中国抗癌协会肺癌整合防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医院肺外科主任曾剑的话,给在场所有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意味着一次筛查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保全一个家庭。

这张“网”,筛的是病灶,守护的是无数个家庭的团圆。

一盘棋 一条心

从一场启动会出发,我们看到的是更立体、动态、充满活力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70岁的方奶奶今年初突发脑梗,孝顺镇中心卫生院立即通过平台发起转诊,金华市中心医院的绿色通道随即开启,无缝衔接,方奶奶在第一时间接受了规范治疗。出院后,方奶奶有轻度活动障碍,回到孝顺镇中心卫生院接受康复治疗,这里有金华市中心医院的康复医生驻点。

孝顺镇中心卫生院执行院长季旭清介绍,自成为金华市中心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以来,卫生院通过平台实现双向转诊的患者显著增长。下一步,卫生院还将开设康复科,有康复需要的患者不用再拖着病体来回折腾。

截至6月,今年金华市中心医院金东区、开发区两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完成上转病人2417人次,下转3507人次。这“一上一下”之间,是就医秩序的优化,更是患者就医获得感与安全感的提升。从“路漫漫”到“一键达”,一条高效、合理的就医阶梯已然铺就。

基层急救站点是城市急救网络中的关键一环,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使命。今年初,金华市中心医院与金东区急救站点开展合作,牵头打造了7家急救站点,派驻院前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等工作人员,并对各站点进行一体化管理,提升基层的院前急救能力。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钢介绍,急救站点成立以来成效显著,1—9月金华市本级院前心肺复苏成功15例,其中金东区站点就有4例。这15例中有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3例都在金东区站点。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愿景远不止于“治好病”,更在于“管好健康”。为此,金医选取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肾脏病、肿瘤四大威胁人民健康的专病,进行了一场管理革命,上半年已组织24家成员单位开展专病一体化管理和胸痛救治单元业务培训,构建“防、治、管、康”全链条服务体系。这意味着金医对患者的关怀不再仅限于住院的几天,而是延伸到了预防、治疗、管理、康复的全生命周期。目前,各成员单位已完成1.1万余名重点患者的筛查,6家重点建设单位完成2000余人的动态管理。

今年上半年,一组数据勾勒出资源下沉的轨迹:2名院长、6名执行院长、16名常驻共同主任、149名坐诊专家,21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基层落地,643台手术在成员单位开展。这不仅是数字的流动,更是技术与信任的“移植”。越来越多专家从“大医院的教授”变成了乡亲们熟悉的“自己人”,他们不仅看病,还负责带教年轻医生、提升医疗质量,旨在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此外,金医还与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城乡同质化普惠医疗智能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这一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实现成员单位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零突破。

“关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探索,我们的目标始终清晰:让每一名居民,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金医集团党委书记杜金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