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金医新闻

秋意渐浓,接下来请对“它”提高警惕

记者 朱静怡

你是否曾在秋冬的早晨感觉头晕、胸闷的症状会有所加重?其实这并非偶然。天气变化,尤其是气温骤降,与血压波动乃至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经历了今年漫长的高温“马拉松”后,10月14日起,金华终于凉快了,市区早晨的最低气温降至23.5℃。18日起,还有一波强劲冷空气来袭,气象部门预测全省最低气温将下探至“1”字头。

60岁的王大爷患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这几天突然感到胸闷、气闭,起初休息一会儿会好转,他就没予以重视。没想到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甚至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常常大汗淋漓,王大爷到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随即住进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目前情况稳定。

为什么降温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潘轶斌说,我们的血管也遵循基本的物理原理——热胀冷缩。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体表的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保护机制。然而,血管管腔变窄直接导致血流阻力增大,为了将血液泵到全身,心脏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尤其对于已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寒冷是重要的外部诱因之一。另外,天气转冷后,大众的生活习惯也会发生一些改变,通过摄入高油高盐食物“贴秋膘”,这也会间接加重心血管负担。

秋冬季节来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最好不要在温度较低的清晨出门锻炼。”潘轶斌说,血压在清晨会迎来“晨峰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降温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清晨突然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要给身体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点后或下午,避开一天中最冷的时段。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气温转冷后,建议高血压患者合理饮食,清淡为宜,少吃咸菜、酱菜、加工肉制品等高盐食物,同时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并做到戒烟限酒,保护血管。

医生提醒,当出现胸闷、胸痛、气闭、心悸、剧烈头痛、头晕、一过性眼前发黑或疼痛放射至肩背部等症状时,可能预示着血压急剧升高或心脑血管意外,切勿硬扛,应立即休息并测量血压,必要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