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金华实现“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县市全覆盖

记者 李晓艳

日前,一场八婺徒步接力系列活动在金华开发区汤溪镇越溪白鹤村举行,吸引1000多人参加。徒步爱好者沿着步道三五成群,或慢跑、或散步,一路欣赏枫杨林、稻田、厚大溪等生态美景。当天,村里开设市集,村民们摆出30多个摊位售卖农副产品。

“以前村里集体经济零收入,现在依托生态资源,打造了民宿、研学游等多元农业和旅游产业。村民们回乡创业,从事种植、餐饮、养殖等工作,还以土地入股村里的共富项目,享受年底分红。”越溪白鹤村党支部书记陈定粮说,目前村里共有18家民宿和3家农家乐,200余亩土地从零散到规模化,打造水果采摘园。

陈美丽是越溪白鹤村最早回乡创业的村民之一。大学毕业后,她回乡接过父亲的农场,开办家庭农场、民宿,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在网上售卖无花果、玉米、鸡蛋等农产品。“我既是农二代,也是创一代。”陈美丽说,现在村里业态越来越多,游客多起来,生意也好了。

村庄变身创业空间,村民参与创业、入股项目,越溪白鹤村成为“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据统计,村里每年可接待游客6万人,住宿8000人次,直接带动旅游管理、农副土特产销售等产业从业人员120人,村集体收入27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0余万元。

以往,传统创业园区普遍建在城市,创业项目大多集聚在科创园区,创业门槛较高,创业政策享受、创业服务供给等方面也存在城乡差距。为补齐乡村创业短板,我市聚焦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探索建设“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将创业空间向乡村拓展,打造新型乡村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创客人才、创投资金、创业项目等资源向乡村延伸。这些创业园主要由第三方来运营,盘活闲置农房租赁给创业者,并根据当地乡村民居、田园风貌来规划创业空间布局。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可以概括为四个无:一是园区无围墙,即没有物理空间上的限制;二是项目无边界,入驻园区的项目基本无门槛;三是政策无差异,可以同等享受传统创业园的优惠政策;四是服务无盲区,就业创业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截至目前,金华市“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已完成各个县市区全覆盖。

作为国际创客网红村,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成为青年就业创业的“圆梦之地”。这里先后引进各类创客71家,众筹打造有礼的祖儿、妈妈的味道美食街生活馆等共富项目,带动10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造效益700万元以上。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李祖村举办以“奇遇梨想村”为主题的乡村嘉年华,游客量达5万余人次,创客店铺累计收入达251万元。

为助力更多创业项目在乡村落地孵化,义乌市还在李祖村成立全省首个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学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直播创业培训,培养返乡入乡创业人才2708人,培育落地义乌创客项目52个,其中落地李祖村20个。

“我们整合共富联盟协会、乡创校友会资源、众创空间、乡创基金、孵化政策五大资源,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精准的创业培训、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全链条服务,助力孵化乡创人才、新兴业态、新农品牌、文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义乌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乡村创业环境优化、返乡创业主体培育、创业服务保障,打造“金彩乡创”品牌,吸引10万余名青年返乡入乡创业。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浙中创客”1310培育计划,实施创业环境优化、创业能力提升等十大培育行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力度,今年已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亿元,持续迭代创业导师库(180位)和创业项目库(126个),针对不同创业人群,加强创业项目孵化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