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有个让你很想打卡的社区
以需求为钥打开文旅新视界
记者 黄娇丽 文/摄
10月15日下午,秋日的阳光洒在东阳市横店镇江南路72号,与数百米外万盛街的热闹不同,这里的湾·艺术生活社区透着一股松弛感——独立咖啡厅临街而立,偶尔有行人停下,探头看看玻璃窗内的场景;咖啡厅一侧的社区入口内,浅色调主建筑搭配露天场地,构成完整的艺术空间,墙面上还留着前几天“旧物置换市集”的趣味打卡图……这方不大不小的天地,如今成了横店年轻人喜爱的新去处。
“第三生活空间”
湾·艺术生活社区是个怎样的社区?
这里不光提供中餐、西餐等各色料理,还拥有83间风格不同的酒店式公寓,以及咖啡店、甜品店、图书馆、花店等休闲场所。
湾·艺术生活社区创始人应许喆大学主修建筑学,整个空间的打造从设计到细节把关,都由他带队完成。咖啡厅是社区的“入户门”;主建筑一楼有面包房、进口超市、花店;二楼是融合餐厅,既有本地特色餐馆,也有新潮美食;三楼是健身房和皮肤管理区。散落在空间各个角落的文创产品,均由团队自主设计,每一件都带着横店专属创意。
地下一层的24小时电影城市书房图书馆,是社区的“人气担当”。作为东阳首个影视主题城市书房,这里收藏着7000余册书籍。
“不同于普通商业综合体,这里如同一个‘第三生活空间’——既非单纯居住场所,也非传统工作地,而是融合多元业态、共享社交与影视文化的独特存在。”应许喆说。
对接“影视+”
“创业不是先想怎么赚钱,而是先想大家缺什么。”谈及打造湾社区的初衷,应许喆这样说。2014年,他回到横店创业,最初只是想为影视圈的朋友打造一个聚会之地,陆续开了咖啡店、餐厅,没想到湾餐厅很快“出圈”。
横店是个充满活力的小镇,影视圈与生活圈、产业与小镇紧密相融。于是,团队将“湾”作为核心品牌精心经营,陆续推出同名超市、公寓、甜品店,一步步朝着最初的设想靠近。
2023年11月,耗时两年打造的湾社区开业。其间,团队曾历经困境:新冠疫情最严峻时,施工队多次停工,原材料进不来,员工们只能白天当装修工,晚上研究产品,“很难撑”,但在“慢工”中磨出了更多新创意。
如今的湾社区,有着应许喆对生活方式的不少理解。他说,社区提供图书馆、一楼休闲区、空中花园等大量免费公共空间。“生活不应该被消费充满,这些空间能让大家轻松度过时光,也是社区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当下,湾社区坚持全自营模式,咖啡、餐厅、烘焙、酒店等所有业态均由团队运营,不引入外部品牌、不转租。新打造的业态始终坚持立足横店,从横店的需求出发。
横漂的第二个家
经历一段时间运营,湾·艺术生活社区逐渐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港湾。
“我常年在横店,住过很多酒店,都像临时落脚点,但这里不一样。”影视制片人山杭说,该社区配套齐全、服务贴心,在咖啡厅里坐一下午和伙伴探讨剧本,这种松弛感很难得。她还留意到社区新开发的文创产品,觉得很有趣。今年推出的“大红大紫”系列,很符合影视人的心理期待。
影视工作者孙凯2003年来到横店,20多年来见证了影视小镇的发展蜕变:“以前横店连像样的咖啡厅都没有,后来出现许多独立咖啡厅,到如今艺术社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横店在不断创新发展。”
除了日常业态,湾社区还经常举办露天电影、旧物市集、青年夜校等活动,吸引大量年轻人。“这里的活动符合年轻人喜好,能让人多出来走走。”市民马莎莎说。
近年来,横店在全国旅游目的地打造过程中,不断推动消费场景升级,打造“影视+文旅+X”新模式。而湾·艺术生活社区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实践——它以多业态的融合、生活空间的结构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多元化的文旅生活新体验。
“我们计划开发影视衍生品,做有横店特色的文创产品,赋予空间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本土元素。”应许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