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健康金华

“全国名医来金坐堂”显实效 群众家门口享优质医疗资源

记者 戴伟文

“原以为要带着老父亲到上海求医,没想到名医来到家门口坐诊,省去了很多麻烦!”前不久,在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病区,刚陪父亲看完病的市民章阿姨感慨的一句话,道出了“全国名医来金坐堂”民生工程的实效。

2025年以来,我市将“全国名医来金坐堂”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邀请全国顶尖专家下沉基层,让“看名医难、看名医贵”的民生痛点逐步化解的同时,更以“传帮带”激活本地医疗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就在身边”的便利。

名医下沉解民忧 精准诊疗解难题

浦江市民王先生被前列腺健康问题困扰5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居高不下,多次在省级三甲医院做穿刺活检却未能明确病因,往返杭州、上海求医不仅要提前半个月抢号,每次还需承担数千元交通住宿费,家人生活也受影响。今年6月,他通过“全国名医来金坐堂”活动,找到定期坐诊浦江县人民医院的浙大一院泌尿外科专家郑祥义。郑祥义精准发现病灶位于前列腺顶部和此前穿刺取样角度偏差的问题,采用“磁共振联合超声靶向前列腺穿刺”技术明确诊断,并带领本地团队完成腹腔镜下根治术。术后王先生恢复良好,PSA指标降至临床治愈标准,他感慨:“有了名医带教,咱们本地医生的水平一点不差!”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金华市第二医院借助“全国名医来金坐堂”项目邀请国家级名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谌红献教授定期坐诊,他也是国内研究网络成瘾的资深专家。此前一名初中男生因玩游戏到凌晨、厌学拒绝沟通前来就诊,谌红献教授评估其为网络成瘾(游戏障碍),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并指导家长通过陪伴沟通建立健康上网习惯,而非简单“断网”。同时,他为医院医护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助力该院建成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门诊,帮助众多家庭走出孩子沉迷网络的困境。

肿瘤收治零突破 双向转诊惠民生

在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全国名医来金坐堂”项目带来的改变尤为显著。此前,该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张向明常面临无奈:“肺癌病人确诊后,要么去杭州、上海,要么往金华市区跑,基层很难留住患者进行后续治疗。”而浙大二院呼吸学科带头人李雯教授团队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让该院实现了恶性肿瘤患者收治“零”突破。

深耕呼吸疾病领域三十余载的李雯教授,在肺癌精准诊疗、肺结节鉴别诊断等方面造诣深厚,其领衔的肺结节/肺癌MDT多学科联合门诊诊疗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她带领团队为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带来“省跟区互动管理模式”,不仅实现该院恶性肿瘤患者收治“零突破”,更创新建立“省级确诊、本地治疗”双向转诊机制——患者在省级医院明确诊断和治疗方向后,回到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即可完成后续规范治疗。

“对患者来说,治疗阶段固定后,在大医院拟定方案再回本地治疗更方便;对基层医院而言,也能更好地满足本地医疗卫生需求,这是未来医疗管理的趋势。”李雯教授的理念,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94年出生的年轻医生江承伟是“传帮带”机制的直接受益者,在跟随李雯教授学习过程中,不仅快速提升肺结节鉴别、肺癌精准诊疗等临床技能,更在教授指导下明确了科研方向,从“只会看病”向“能做研究”稳步成长。如今,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已能独立承接多项此前难以开展的诊疗服务,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省级医院同质化的治疗。

多院提质共发展 资源普惠暖人心

除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外,我市多家医院也借助“全国名医来金坐堂”项目实现能力跃升。义乌市中心医院在浙大一院骨科专家陈中指导下,掌握“阶梯治疗”理念,成功开展多例脊柱微创手术,优先为早期患者采用微创小手术,减轻治疗顾虑;金华市人民医院则在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专家王悦帮助下,引入微创刨削系统,解决宫腔多发息肉治疗耗时久、损伤大的难题,同时普及非接触式小口径宫腔镜技术,更好地保护女性生育能力。

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全国名医来金坐堂”项目已邀请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全国顶尖医疗机构的650名专家来金坐诊,开展门诊服务10523人次、手术767台次,患者整体满意度达97%。专家们通过“传帮带”,让先进技术和理念在本地医疗团队扎根,推动基层医院从“能看病”向“看好病”转变。

接下来,我市将充分用好名医来金指导的契机,深化项目成效,真正让名医的经验变成金华的经验,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让基层群众看病不再“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