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稻鳖米迎丰收 生态种养生出“黄金效益”
记者 卢奕仿
10月23日,兰溪市永昌街道李渔稻田中稻浪翻涌,园梦家庭农场的稻鳖米喜获丰收。“普通大米市场价约为4元/公斤,而我们的稻鳖米因全程不施农药,批发价可达10元/公斤。”农场负责人章锦标自豪地介绍。
稻鳖米,是指在稻鳖共生模式下产出的大米。“稻鳖共生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有不少讲究。”章锦标作为全市率先尝试该模式的人,分享了经验,“早期我们投放的是二三两重的鳖苗,损耗较大。后来发现,最适宜的鳖苗规格为0.5公斤左右,且应在室外经过一次越冬,投放时间以水稻插秧后约一个月(6、7月份)为最佳。”2021年,他在承包的稻田中放养了4000只鳖苗,自2023年起分批上市,并坚持每年补投,目前养殖密度控制在每亩100只左右。
市农科院畜牧兽医与水产研究所技术员张成赛指出,甲鱼在稻田中捕食害虫、螺类等天然饵料,其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爬行活动也有助于疏松土壤,从而大幅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同时,稻田为甲鱼提供了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增强其抗病能力,有效提升水稻与甲鱼的品质。
“在稻田自然放养三年以上的甲鱼,市场价约400元/公斤。”章锦标算了一笔经济账:亩产大米约300公斤,收益约3000元;每亩同时养殖甲鱼约100只,每年出售20只,收益约6000元。扣除鳖苗成本后,稻鳖共生模式较传统单一水稻种植,亩均增收达5000元。
张成赛表示,稻鳖共生模式在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成效显著,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接下来,市农科院将系统开展稻鳖共生生态机理研究,进一步扩大试点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