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人文

巧倕坊——2025中国和非洲木雕手工艺创作交流项目启动

大道载艺 文明同行

记者 徐桢瑾 文/摄

10月22日上午,巧倕坊——2025中国和非洲木雕手工艺创作交流项目在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启动。来自加纳、坦桑尼亚的9名木雕艺术家和16名在浙非洲留学生,将在金华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创作交流。

巧倕坊项目依托尧时巧匠“倕”的文化符号,以中国故事与中国工匠为核心,旨在通过一个月的木雕技艺共创交流,让非洲参与者深度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创新,为中非文明互鉴搭建坚实桥梁。

本次活动以“大道载艺·文明同行”为主题。“大道”既指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脉络与时代方向,也暗含“匠心之道”与“文化之道”。“载艺”强调以木雕这一传统手工艺为载体,承载中非双方的文化智慧与艺术精神。“文明同行”体现中非两大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并肩前行,通过木雕艺术的共研、共创,实现文明的对话与共鸣,共同走向未来。

金华作为中非合作交流的热土,一直以来在文化、旅游、艺术等领域不断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同时,东阳作为木雕文化重要传承地,其深厚的技艺积淀与产业基础,为巧倕坊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优质土壤。

自2018年起,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开始招收非洲留学生,目前已培养了一批将东阳木雕设计理念和雕刻技法运用于家具设计和生产,以及从事电子商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工巧匠,他们也成长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友好人士。

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手工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与智慧的传递。巧倕坊项目已在非洲许多国家播撒下友谊与合作的种子,许多非洲学生回国后成立了工作室,开展本土化的创作,他们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非洲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启动仪式上,非洲木雕艺术家代表在发言中,分享了非洲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创作理念,表达了对此次交流共创的期待。

来自加纳的木雕艺术家Owusuachea表示,木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段叙事,是一段关于文化认同、匠心坚守与无限想象的叙事。“巧倕坊”这一平台不仅彰显了艺术家们的精湛工艺,更承载着中非双方的友谊与文化对话的意义。

来自坦桑尼亚的木雕艺术家Adrian认为,非洲木雕承载着当地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他很期待通过与中国同行的深度交流,碰撞出艺术新火花,共同探索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发展路径。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承办,浙江省文化馆协办。

据了解,中非艺术家将围绕“大道载艺·文明同行”主题开展系列创作活动,通过技艺研讨、联合创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将中非文化元素融入木雕作品,最终形成一批承载中非友谊、展现工匠精神的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