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5版:综合

文明比胜负更动人

社区书记的大喇叭在“浙BA”赛场唱出文明之歌

记者 俞夏冰/文 受访者供图

金华队在“浙BA”的比赛夜,是时义清的不眠夜。比赛一般于19时30分开始,作为啦啦队队长之一的他总要提前两小时进场,观察场地、排练呐喊,为篮球赛正式开场做好准备。9月28日,在金华队客场对阵柯城队的那场比赛中,往常在赛场边的金华啦啦队,站到了“浙BA”的聚光灯下,高素质的举止和发言受到无数网友点赞,直接为金华这座城市递出一张代表文明的“活名片”。

而在比赛之外,时义清是金华开发区苏孟乡志和社区党委书记,无论是守护社区烟火气,还是点燃赛场正能量,他始终以百分之百的投入,交出属于自己的奉献答卷。

“啦啦队也要讲究专业”

“你看,这是我为啦啦队写的歌词。”在时义清的办公室里,他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展示,上面是他与其他啦啦队队长孙建斌、夏芹、郑乐健、邢龙等交流呐喊节奏、文字内容的聊天记录。越是做这份工作,他们越是肯钻研。“啦啦队需要变节奏,帮己方取得气势上的优势。”他说。

今年7月,“浙BA”预选赛在金华开赛,作为有着20多年球龄的篮球爱好者,时义清主动报名成为金华开发区啦啦队成员。第一场开发区队主场对阵兰溪队,由于缺乏经验,开发区啦啦队缺乏统一指挥,助威声零散。“当时我们领导就叫我把社区用的大喇叭拿过来。”时义清介绍,这个大喇叭是2018年他刚到苏孟乡政府工作时自费购入的,原先用于巡河,到志和社区工作后,他把大喇叭也带在身边。“社区工作用得上,有时候我拿着大喇叭在社区周边的稻田里看一圈,对秸秆禁烧工作也有帮助。”他说。

当晚的下半场,他就把大喇叭带到赛场,“大家听我指挥,进攻时喊‘加油’,要短促有力。防守时喊‘防守’,声音要响亮”。啦啦队队员在声音的指引下拧成一股绳,帮助开发区队在下半场打出气势。从那以后,这个大喇叭成了啦啦队的标配。为了让助威更有章法,时义清和几位啦啦队队长提前做足功课。每场比赛前,他都会查对手的战术特点,根据己方队伍的阵容设计助威口号。

随着比赛推进,时义清从开发区啦啦队队长,成为金华队啦啦队队长。身份变了,责任更重了。“啦啦队也要讲究专业。”他牵头建立啦啦队赛前部署、赛中指挥、赛后总结的流程:赛前明确每个人的站位和职责;赛中用大喇叭实时调整助威节奏,根据赛场形势切换口号;赛后组织复盘,收集队员的建议。

在对阵杭州队的比赛中,对方啦啦队有专业指导,气势十足,时义清就拿着大喇叭给队员们打气:“咱们靠的不是专业装备,是一股子劲。只要整齐划一,就能给球队加油。”他全程举着大喇叭指挥,手臂酸了就换个姿势,汗水流进眼睛里也顾不上擦,直到终场哨响,他的嗓子已经沙哑得几乎发不出声。

“文明比胜负更动人”

帮助自己队伍赢球是啦啦队的激情所在,而让金华队啦啦队出圈的,是他们对于文明的理解。在“浙BA”赛场上,他们深知,啦啦队不仅是气氛组,更是城市文明的代言人。

赛前,时义清会用大喇叭强调观赛纪律:“大家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不能喊不文明口号。”比赛结束后,他会带着队员捡座位周围的垃圾。此外,他还会组织大家列队送别双方球员。在德清客场比赛时,金华队暂时落后,有个别观众情绪激动,时义清立刻举起大喇叭大声劝导:“大家冷静点,比赛有输赢,风度不能丢。金华人要讲文明,让对手佩服咱们的素质。”他的声音让现场渐渐平静,随后他带领啦啦队喊出“金华加油,永不放弃”的口号,不仅稳住了现场氛围,还激励金华队在最后时刻逆转比分。比赛结束后,德清的赛事组织者对着时义清的大喇叭竖起大拇指:“你们的啦啦队不仅助威有气势,还这么懂文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9月28日,在“浙BA”城市争霸赛金华队客场对阵柯城队的赛事中,时义清因用大喇叭倡导文明观赛意外出圈。“出圈真的很意外,因为我们每场比赛都是这么做的,这不是第一场。”他说。

文明观赛是赛事有序开展的“压舱石”。时义清用大喇叭向队员们重申观赛纪律,避免以往部分赛事中因观众情绪失控引发的混乱。面对暂时落后的赛场局势,他及时引导观众理性助威,让球员能专注竞技,保障赛事回归体育本真。在他看来,辱骂裁判、投掷杂物等行为不仅会打断比赛节奏,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啦啦队形象更是城市文明的“活名片”。金华队啦啦队赛后主动清理垃圾,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素养,更让外界直观感受到金华的文明风度,为城市形象加分。时义清的事迹传播后,不少网友表示将效仿其做法,让尊重、守序的理念从赛场延伸到日常生活,为社会文明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文明观赛不是小事,是能让体育更有温度的大事。”时义清道出了出圈背后的深层意义:文明,才是赛场最动人的应援色。

“为大家多做事,为金华出份力”

志和社区是一个融合社区,常住人口60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超过1100人,养老问题曾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时义清刚到社区任职时,发现不少独居老人要么凑合吃饭,要么得走老远才能买到热乎饭。“当时我们就在想如何将老年食堂做起来。”他说。

在多方努力下,志和社区通过“社区合伙人”计划,引入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等社会组织作为运营方,构建“社区食堂+小区助餐+送餐入户”的养老服务格局。一方面,通过参与开发区公益创投资助项目,撬动爱心基金会及企业家资金,引入互联网腾讯公益配套资金等,为食堂募集80余万元的运营资金。另一方面,食堂采取“公益服务+商业运营”的运行模式,面向社会开放,并将卖餐所得收入用于补贴老年人的暖心餐,基本能保持收支平衡。

除了社区食堂,时义清的大喇叭还见证了“党群服务一条街”的诞生。为了让社区服务覆盖更多居民,他拿着大喇叭走遍社区小巷,调研居民的服务需求:“大家有什么难事、急事,都可以跟我说,我们一起把服务点建到家门口。”根据居民反馈,他带领社区打造集24小时智能服务站、大田小筑共富工坊、睦邻阁居民会客厅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一条街”。如今,“党群服务一条街”每天接待居民百余人次,为居民们传递着最新的服务信息。“从社区到赛场,虽然场景变了,但初心没变,都是想为大家多做点事,为文明金华出份力。”时义清说,社区党委书记和啦啦队队长的双重身份,让他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但他从未有过怨言。

胖大海等早已成为他办公桌上的常备药物。“深夜回家,经常嗓子疼得连水都难以下咽,但第二天看到社区居民期待的眼神,看到啦啦队队员们热情的笑脸,我又浑身是劲。”他坦言,最晚一次从客场回来已经是凌晨,只来得及眯一会,他就要准时出现在社区岗位上,处理居民的诉求、协调社区的工作。

从社区到赛场,从民生服务到文明助威,时义清用一个普通的大喇叭,奏响文明社会的和谐乐章。他用责任与坚守,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的为民初心,也展现着一名普通市民的文明担当。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建设的行列中,让文明之花在金华的大街小巷、赛场内外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