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
磐安生态产品有了第四产业“价格标签”
本报消息(记者 毛伟军)“炒茶40年,头回知道炒茶过程也能‘生钱’。”昨天,在磐安县玉山镇岭口村,66岁茶农胡佩民翻炒着秋茶,言语间透着惊讶。
“炒茶工艺属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有了‘价格标签’,茶农便能增收。”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专家刘桂环解答了胡佩民的疑惑。
从今年开始,茶叶被赋予新价值。其种植过程中的固碳、水土保持,乃至采摘活动、茶艺表演等,都能通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贴上“价格标签”。这得益于磐安作为全国首个县域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实践地启动带来的变化。
生态产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长江经济带作为重要生态屏障与经济引擎,其涵养的7000多亿立方米水源、4亿多吨碳汇、900多亿吨土壤保持量,亟待转化为“绿色银行”。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正是开启这座宝库的“金钥匙”。
生态文明新时代呼唤新产业模式。2020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2023年底,磐安入选中国工程院重点课题《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应用研究》的县域实践案例。
“磐安的生态基底与产业特色,是理想试验田。”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磐安分局局长胡志锋介绍,项目以玉山镇茶产业为核心样本,开展价值核算与模式探索,未来将复制到中药材、蔬菜等产业。
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磐安县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县级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是磐安未来三年推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这项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范本蓝图。
行动计划发布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技术团队进驻磐安,系统梳理茶文化、种植、加工、文旅等全链条经济活动,并牵头编制全国首个《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统计调查技术指南(茶产业)》地方标准。
在双溪樱花节开幕前夕,活动主办方曾邀请尚湖镇下溪滩村54岁茶农韦向忠去现场展示炒茶技艺,承诺支付500元/天的酬劳。“作为茶农,炒茶本是日常劳作,以前肯定不会要报酬,如今有了‘价格标签’,就不一样了。”韦向忠说。
到2027年,磐安将借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体系,建成百亿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培育3~5个十亿级支柱产业,带动生态产业链市场主体突破200家,打造可复制的山区生态价值转化“磐安样板”,为全国提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新答案。
【新闻链接】
磐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浙江之心”“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具备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天然优势。同时,磐安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力增大、市场品牌附加值低辨识度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等多重挑战。
2023年,磐安作为中国工程院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应用研究项目的全国唯一县域案例,以培育和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为抓手,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径。
目前,磐安已成立县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推进工作专班,负责《磐安县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产业发展相关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集中会商,精准落实重要政策和要素保障。
根据《行动计划》,磐安将以“打造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山区样板”为核心目标,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地、康养旅居大花园战略定位,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生态产业化为主线,以“补链、强链、延链、优链”为重点,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深度转化。
《行动计划》是磐安未来三年推动生态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范本蓝图。按照“一心五区八系多点”的发展格局,即“一心”打造安文—新渥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区”依托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划分为中部优质生态产品保障区、西南部中药材产业增值区、东南部特色农林产品种植区、东北部茶叶产业集聚区、北部影视文化融合发展区,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八系”以夹溪等八大水系为重点构筑水产品供给、气候调节和绿色碳汇等网络化生态空间,发展涉水旅游业,因地制宜探索水土保持生态经营权交易;“多点”以特色集镇、历史文化名村、A级景区村为主,构建乡村休闲度假点。
同时,《行动计划》还聚焦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和文化服务类三类生态产品价值,谋划供给能力提高、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培育、消费品质提升、资源配置优化、服务保障赋能六大行动,提出20项具体任务举措,并以三个清单、一套指标为工作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实施。
与《行动计划》同步启动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实践示范项目,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开花”。该项目以茶产业核心产区——玉山镇为案例区,系统盘点茶产业优势,围绕茶叶生态产品保护、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环节,打造以茶产业为重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场景,让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可观、可感。
从长远来看,《行动计划》将使磐安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可持续的产业体系,促进全民共建共享共富,推动“两山”实践再创新再突破,打造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山区样板,形成“两山”转化的磐安样板和生态富民的磐安模式。 (记者 毛伟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