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一摆 难题就地解决
“小巷流动议事会”议出治理新活力
记者 吴彰义
10月27日,走进兰溪市云山街道金钟岭社区黄龙洞91号附近,众多居民对焕然一新的环境交口称赞:困扰大家许久的垃圾乱扔现象没有了;台阶旁安装了扶手,老人行走更安全。
环境的改变得益于“小巷流动议事会”。前些时候,针对该院落居民的烦恼,没有固定的会议室,没有繁琐的流程,几张小板凳,社区居民、楼道长、网格员和社区党委成员围坐一圈,一场围绕家门口急难愁盼问题的“小巷流动议事会”就在金钟岭社区的普通巷弄里开始了。
本次流动议事会的焦点,是困扰了辖区雨污分流改造区域居民许久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查找辖区内的环境问题,金钟岭社区在“小巷流动议事会”现场发放“环境问题地图”,让居民标记最亟待解决的区域,最终确定“清死角、建机制、促自治”的整治路径。
黄龙洞91号原先的垃圾池靠近居民窗户,后来虽然封闭但常有垃圾堆积现象,夏季异味弥漫,蚊蝇滋生,低层住户苦不堪言。“我建议把封闭的垃圾池拆掉,改成平地后,就没有人会在这里扔垃圾了。”居民王阿姨首先发言。
“1幢旁边的那几步台阶太高了,没有扶手,老人走路不方便,希望能加装上扶手。”刘大爷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我们31号这两栋房子转角处的路灯,灯光非常暗,希望社区帮忙想想办法再装一盏。”年轻住户小张补充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讨论热烈。金钟岭社区网格员认真记录着不同的诉求,能解答的当场解答,需要其他部门共商解决的则与居民代表约定下次协调时间。经过近半小时的坦诚沟通,最终达成了共识:与施工方沟通清除垃圾池,居民共同监督不文明现象,采取举报有奖机制;在1幢上坡处加装扶手,方便开放式小区居民通行;向兰溪市建设局报告居民反映的路灯问题,并跟踪后续解决情况。一个个僵持了数月的“老大难”问题,在小小的社区议事会上找到了突破口。
议事会后,社区建立“环境整治台账”,动员居民主动监督,高效参与,网格员“回头看”,以保证治理的长效性。
据了解,自2024年年初,金钟岭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传统的会议室议事搬到小区小巷、楼栋门前,打造了灵活机动的“小巷流动议事会”。会场跟着问题走,人员随着民意聚,旨在打通服务辖区居民的“最后一步路”,让社区治理更接地气、更富效率。
“我们社区老旧房子多,每个网格、每条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水管维修、公共服务等都是居民最关心的事。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不如到现场看实情、听民声。”社区党委书记胡晓青道出了推行流动议事会的初衷。
为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金钟岭社区党委为“小巷流动议事会”建立了全流程闭环机制。当事项办结后,社区会第一时间向居民反馈结果,邀请居民代表参与验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