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银发”生活别样幸福
记者 申季灵
从养老照护,到老年用品,再到智慧养老,我市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增进老年人福祉,助力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养老照护更加方便可及
10月25日10时30分,一辆助餐车准时从金东区塘雅镇塘雅村的塘四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出发,40分钟之内助餐人员便将美味可口的中饭送到59位老人手中。
“村里提供两餐——中餐和晚餐,基本都是两菜一汤。饭菜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烧好后,装到保温餐盒里,再送上门。有时饭菜也会换成馄饨或面条。” 塘雅村党支部支委黄旭华介绍。当天中午烧制的两道菜分别是鸭肉炒黑木耳、粉丝炒球菜肉丝,荤素搭配,可口易嚼。在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食品留样登记本》上记录着每日中、晚餐的菜品,各种肉类、当季时蔬烧制的菜品几乎每日不重样,可以满足老人的不同饮食喜好和用餐习惯。
从有得吃到吃得好,老年助餐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就餐更加便利的同时,服务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家提建议,我们尽量改,饭菜做得好,吃的人就会多起来。下个月,助餐老人人数增加至64位。”黄旭华说。
在婺城区城中街道八咏楼社区,除了助餐服务,老年人还可以到社区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药膳食堂用餐。
药膳食堂位于红军巷,位置并不显眼,但每天前来用餐的食客却不少。免费的玉竹润肺茶、山珍(当季)炒饭、桑椹蒸米糕和各式中药瓦罐汤等,是很多人必选的菜品。食堂还提供助老特餐,免费续面。“之前我来吃过几次,各种中药药膳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养颜养生,我非常喜欢这里。今天特意带着我妈也过来尝尝。”李女士说。作为居家养老药膳食堂,不仅注重食材的选择和搭配,还结合营养学,用现代的烹饪技术,让药膳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很多药材来自磐安,我们还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一同研发食养药膳。” 药膳食堂负责人说。
今年73岁的何阿姨患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我很怕去医院看病或配药,一是医院人多,二是来去麻烦。”在八咏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有一个小型的卫生服务站,周一上午、周二至周五下午,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会在这里坐诊,提供家庭医院签约、慢性病及常见病配药等社区老年人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机制,多层次拓展服务体系,通过惠老助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如今,住在偏远山区的老人也能享受康复护理、助浴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有了长护险,专业人员提供特殊照护,解决了长期护理的后顾之忧;持续扩围的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全的空间,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家门口养老的愿景已渐渐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解锁N种体验乐享养老
家住婺城区城北街道的钱阿姨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年轻时的爱好由于时间、精力所限,没能好好学。退休后,各种各样的活动我都想体验,每天过得很充实。”钱阿姨不仅经常报名参加社区的老年活动,还报了多门老年大学的课程,如民族舞、国画、葫芦丝等。
在八咏楼社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老年活动颇受欢迎。“我们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参与人数从20人到80人不等,每次活动都在公众号上开放报名,半天时间名额就报满。前不久我们还组织老年人到三江里赏秋景,大家都说很喜欢。”八咏楼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款代步车重量轻可折叠,超长续航,车上有紧急呼号按钮,还能与你们的手机联网实时定位……”在市区人民西路上的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点,销售人员正在向徐女士介绍一款新型的代步车。新款代步车的智能性让徐女士很心动。徐女士透露,她父亲很喜欢乐器,经常外出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演奏。去年的一次摔跤,让她父亲行动不便,从此之后就很少出门。“我打算给我爸买辆代步车,方便他与老友相聚,找回以前的快乐时光。”
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了老年用品的发展。健康检测仪、智能手表、智能轮椅、日用家电等产品,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日常需求,也让老年人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政府买单,老人受益”。为了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伤害风险能力,我市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在秋滨街道马鞍山社区,记者看到一份《开发区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的宣传册。今年,金华开发区为开发区户籍7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开发区户籍60周岁及以上部分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三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役军人、参战<参试>退役军人);开发区户籍60周岁及以上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开发区户籍60周岁及以上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保险,保险期限自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保费为30元/(人·年)。这份意外伤害险涵盖六大保障内容,覆盖老年人日常出行、社会活动、医疗救治。“之前的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只针对特定的人群,今年开始扩面,7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都纳入参保范围,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全。”中国人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每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我市各地关注老年群体需求,开展各类文化和慰问活动,让爱老助老的暖风吹遍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