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外卖店披“商场”马甲引流

其背后食品安全引人担忧

记者 卢师慧 厉俊俏

近日,市民徐先生致电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反映,他在外卖平台上一家标注“世贸店”的商家点餐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随后发现该店实际位于几公里外的小巷中。对此,徐先生质疑,不是“世贸店”为何可以如此备注,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

徐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外卖平台上众多以“世贸店”为后缀的商家,实际藏身于远离商场的城中村与社区小巷。这些店铺普遍存在环境脏乱、食品安全无保障等问题,而平台对商圈标签的模糊界定与监管缺位,更让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

商圈标签的误导

徐先生是外卖平台的常客。出于对商场餐饮卫生和品质的信任,他习惯选择店名中带有商场名称的商家。

“标注着‘世贸店’,但实际位置不仅不在商场,还离得很远,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徐先生说。

记者在外卖平台上搜索“世贸店”或“金华世贸店”,结果显示大量带有“世贸店”后缀的商家。

其中,“徐氏鲜炒鸡(世贸店)”实际位于距离世贸两公里的三路口社区巷内;“陶记渔粉店”虽标注“世贸店”,实际坐落于一公里外的寺前皇社区城中村。

10月28日下午,记者实地探访寺前皇社区,在狭窄的巷弄内发现了更多标注“世贸店”的外卖商家,如“市井边边火锅冒菜(世贸店)”和“独享酸菜鱼(世贸店)”等。

这些店铺空间狭小,厨房与杂物间混杂,环境昏暗杂乱,与消费者预期中明亮整洁的“商场店”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外卖员向记者透露:“寺前皇、王村、董宅这些地方,很多店都标‘世贸店’,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平台与商家各执一词

为何巷中小店能冠以商场店之名?记者调查发现,平台与商家对此各执一词。

有商家表示,店名并非自己设置,而是由平台业务经理修改。“我们自己在平台上改不了,是业务经理帮我们改成‘世贸店’的。”一名店主坦言。

记者就此向多家外卖平台反馈。美团客服回应:“将对相关店铺进行核查,如确实不在世贸范围内,会要求商家整改。”

而饿了么客服则解释:“‘世贸店’并不一定代表店铺位于商场内部,也可能是平台根据配送范围、骑手配置等因素划定的商圈,是一种区域管理方式。”

对于商圈具体如何界定、店名审核流程等关键问题,两家平台均未给出明确答复。

世贸城市广场副总经理朱晓东表示,商场方面对此现象感到困扰。“不少消费者因此对‘世贸店’产生负面评价,进而认为我们商场有问题,这对我们的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朱晓东说,商场曾多次与平台沟通,但对方以“世贸为商圈名称”为由,未作出调整。

食品安全隐患与监管困境

这些打着“商场店”旗号的小巷商家,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记者查阅相关店铺评价发现,多家月销量超千单的店铺频现差评。有用户反映“吃完一直拉肚子”,也有人称从餐品中吃出塑料、头发等异物。

在社交平台上,亦有网友发帖提醒“避雷”,直指某家标注“世贸店”的商家“卫生很差”。

根据规定,入驻外卖平台的商家应开通“阳光厨房”直播,接受消费者监督。然而,在用餐高峰时段,记者尝试点开几家店铺的后厨直播画面,除一家可正常显示外,其余均呈黑屏状态。

这些小店散布于各街道社区,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对此,记者联系了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开发区分局业务二科相关负责人,其表示,辖区内共有外卖商家2000多家,此前未接到消费者针对此类冒名情况的投诉。

针对记者反映的问题,该局将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核实与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