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扩量提质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
记者 杜晓萍
今年前三季度,浦江县工业用电量增速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全市前列;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以及生态环保、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增速、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及争取“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额度等均居全市前列。1—10月,浦江县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完成率居全市第二。量质效齐头并进,浦江发展势头强、动能足。
与此同时,浦江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如“大好高”项目仍需扩量、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仍需强化、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仍需提升等。
浦江县委书记胡作滔认为,加快转型、扩量提质是浦江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标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浦江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到2027年,教育强县、科技强县、人才强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3+3+1”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开源鸿蒙生态示范县。题定纲成、乘势而为,浦江明确了攻坚落实的5个关键领域、20项重点任务和73条具体举措,推动浦江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产业焕新更快
坚持工业强县、坚定向新而行,浦江以“两新”深度融合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加快构建“3+3+1”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蓄积新动能新优势。
——“老三样”智改数转。
聚焦水晶、绗缝、挂锁三大传统产业,浦江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老三样”焕发新活力。
今年3月,湖北武汉楚河汉街矗立起一面幕墙,由2.4万余块水晶砖砌成,从材料生产到设计、安装,均由浙江晶湛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这是浦江水晶产业向光学玻璃、半导体材料等高附加值型、高新技术型产业升级的有益实践。近年来,该县广泛开展“校区企”合作,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改造、传统行业装备提升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指导、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支持。如今,浦江县时尚饰品(水晶)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4个现代化水晶产业园集聚500余家水晶企业,走上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的发展新路。
作为金华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之一,浦江已形成绗缝制品、服装针织、化纤制造三大特色产业。今年,浦江纺织服装(绗缝)产业入选省“平台+产业”双向赋能行动重点产业目录;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浦江实验室揭牌,在纺织服装领域打造高效、高能级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助力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及人才培养,推动纺织服装(绗缝)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浦江锁具(智能安防)产业链形成从配件生产到包装、表面处理的完整体系,产品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端表面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短板,浦江坚持扶优育强,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创新项目、塑造品牌,引导企业一方面巩固传统优势,另一方面拓展汽车电子锁、智能门锁及特殊用途锁等产品,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三样”聚链成势。
今年上半年,浦江光伏光电、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更上一层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6.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前三。这得益于一批标志性项目的示范引领。
今年1月,盈旺新能源精密结构件项目一期量产,2025年度产值预计突破19亿元。3月,盈旺浙江产业园开园,集研发生产、办公生活于一体,提升了浦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度,并新增8000个就业岗位,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项目二期正处于基础施工攻坚阶段,主要建设金属精密结构件生产车间及配套工程,计划2026年1月底完成主体结构,2026年8月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盈旺项目总投资52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年产7.7亿件3C消费类精密结构件及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助力新能源电池技术创新发展。
着眼未来,浦江光伏光电产业将依托三思、赛伍、祥邦等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配套产业项目,加速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联动,引进软件开发、硬件组合、市场拓展的相关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高性能数控机床装备、智能成套专用装备及零部件,协同布局一批配套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
——未来产业蓄力起势。
紧抓“双碳”战略机遇,浦江加速拓展氢能产业多元化应用场景,制、储、加、用全链发力,着力构建从关键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发展生态,打造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今年以来,“氢”风更劲:2025年浦江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重庆大学镁基固态储氢与水解镁材料浦江产业化落地项目等5个重磅项目现场签约;高效分布式制储氢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市级重点实验室;浦江氢能智造产业建设项目完成主体施工,转入装饰装修阶段,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生产、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氢能产业基地。
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浪潮,浦江积极拥抱开源鸿蒙生态,在国内率先探索开源赋能全县域、全场景的应用示范。依托开源鸿蒙华东创新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室,开源鸿蒙生态已在浦江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孵化出智慧杆、智能锁等12类标准化产品,吸引32家生态企业落地,形成涵盖芯片设计、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集群。
10月11日,全国首个开源鸿蒙县域应用创新示范中心在浦江揭牌,将推动开源鸿蒙从技术理念向县域级应用全面延伸,建立“场景需求征集—技术方案研发—产品示范应用—标准体系制定”的全链条创新机制,助力浦江实现产业开鸿化、开鸿产业化。
开放活力更强
项目一期入选2025年第一批国家重大项目用地清单,可研报告已批复,力争年底前开工,记者昨日获悉,中欧班列金华陆港浦江公铁联运枢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该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是中欧班列金华(义乌)集结中心重要配套项目,2028年建成后将增强中欧班列义乌枢纽北向货物集疏运能力。
以中欧班列金华陆港浦江公铁联运枢纽建设项目为核心,浦江加快构建“一心三区多点”现代物流体系,在深度融入金华主平台、主枢纽建设中不断放大区位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三区”即浦江智慧物流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浦粤物流中心,均已建成投用。智慧物流产业园具备完善的电商云仓、供应链管理、区域配送及配套服务等综合功能。走进高达24米的仓库,只见五金、饮用水等产品整齐码放。“产业园自今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吸引了300余家客户入驻,细分商品多达20余万种。”浦江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
小微商贸业客户产品种类多、需求差异大,浦江探索开放发展新范式,依托“秒账云仓”模式对仓储空间进行动态规划分配,为不同客户提供公共仓储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例如,广东一家五金贸易企业产品的产地在永康、销售地在海外,通过“秒账云仓”实现浦江代管、集拼发货,减少了浙江至广东的运输环节。目前,该模式帮助入驻客户减少仓库管理时间近90%,仓储综合费用降幅达31%。
“多点”指农村物流服务点。目前,浦江有县级邮件快件处理场所8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1个,建成快递末端网点81个、普遍服务网点20个,畅通了城乡物流“神经末梢”。
此外,交通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浦江公铁联运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351国道浦江联盟至兰溪界段力争2026年元旦前通车,将串联起义乌、浦江、兰溪三地经济圈;235国道浦江郑家坞至义乌大陈段公路工程、合温高速桐庐至义乌段、S219浦金快速路等项目有序推进,助力打通经济循环新脉络。
共富成色更足
日前,《浦江县“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发布,结合中心镇培育工作和重点村组团片区培育工作,形成“1+3+5+5”发展轴结构体系,即1条发展轴、3个中心镇、5个协同乡镇及5个重点村组团片区,共同推进全县缩小“三大差距”。
——一条轴线牵引全域共富。
今年,浦江S219共富发展轴入选第二批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名单。S219向南连接义乌,向北连接杭州(桐庐、建德)都市圈,承载着浦江山区群众的致富期盼,更成为浦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
浦江以S219共富发展轴为牵引,着力构建“一城一镇五片区”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以浦江县城为核心支撑,以黄宅省级中心镇为桥梁纽带,辐射带动郑宅镇、白马镇、杭坪镇、大畈乡等7个乡镇,串联黄宅镇横山村、郑宅镇东明村、白马镇嵩溪村、虞宅乡新光村和大畈乡上河村等5个重点村组团片区,持续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45个S219共富发展轴项目正有序推进中,这条“共富路”正成为惠及更多群众的“幸福路”。
——“区镇合一”推进城乡融合。
今年,浦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政府同意建设,黄宅镇入选省级中心镇,浦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迎来新机遇。
黄宅镇是义浦同城“桥头堡”,以独特的地理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成为浦江省级高新区建设的主阵地。浦江探索开展“区镇合一”协同发展模式,规划形成“一轴两片”总体空间布局框架,积极发挥高新产业发展轴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促进黄宅—郑宅、高铁小镇两个片区的高端产业培育及互动,带动人才集聚、公共服务优化,进而推动城乡要素高效流动、资源均衡配置。
产业兴旺、协同发展是浦江擦亮共富成色的关键词。浙江省2025年度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全省产业富民利益联结机制“八大模式”26个实践案例,浦江均榜上有名。前者基于大畈乡环境及产业,探索建设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共富联合体。后者以促进山区农民共同富裕为导向,创新打造农林业“三分六统”模式,重塑现代农林业生产经营体系。
小县城也有大作为,小舞台也要唱大戏。浦江攀高向新、加力突破,努力在重实干、破难题中开创工作新局面,奋力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