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3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小驿站传递城市温度

新就业群体成基层治理“合伙人”

记者 于兴勇

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已渗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为市民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如何让他们在辛勤劳作之余感受到尊重与关怀?今年以来,永康市古山镇和西城街道等地推出“暖心小哥驿站”及“哥俩好”义警联盟,给出了充满温度的答案。

在古山镇党群服务中心,“暖心小哥驿站”成为外卖员周江平和同事们的“充电宝”。这里不仅配备休息座椅、冰箱、饮水机等设施,还整合了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365天开放,切实解决了他们“休息难、充电难、饮水难”等问题。“以前候单没地方去,现在能踏实歇脚了。”周江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一举措的直抵人心。

同样,在西城街道花川村,“哥俩好”驿站不仅是温馨的休憩港湾,配备了电动车换电站、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贴心设施,更成为提升新就业群体社会参与感的平台。依托驿站,当地派出所与社区组建了“哥俩好”义警队,引导外卖员、快递员成为基层治理的“合伙人”。

10月23日和27日,花川“哥俩好”义警队队员在工作途中先后发现有男子疑似醉倒路边,队员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并第一时间将现场定位及照片发送至警网融合工作群。接到讯息后,警务站工作人员迅速响应赶往现场,同时依托警网融合机制,迅速联系附近网格员及护村队员同步赶往。其间,义警队员一直守护在旁,待警务人员抵达后移交处置,在确认醉酒男子身体无碍且无明显外伤后,工作人员为其联系家属并说明情况让其接回。

这些“流动哨兵”利用其覆盖面广、流动性强、信息触角灵敏的职业优势,在走街串巷中扮演起社情民意“信息员”、治安巡逻“巡查员”、安全文明“宣传员”和应急处置“辅助员”的多重角色。从发现并上报治安隐患,到在冲突现场先期维护秩序,再到配送途中随件发放反诈传单,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平安建设的各个环节。西城派出所花川村社区民警陈俊感慨:“他们就像我们延伸出去的‘眼睛’和‘耳朵’,实现了社会面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