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3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留学生深度体验金华乡村

“今天就像读了一本厚厚的书”

记者 季俊磊

深秋的浙中山区,层林尽染,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干果清香。10月31日,由市外办主办,东阳市外办承办的“国情教育第二课堂”走进东阳市虎鹿镇。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40名留学生开启了一场以“乡村振兴·榧同寻常”为主题的深度文化体验,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活动首站是东阳市虎鹿镇西垣村。这里是香榧核心产区,村中遍布着树龄数百甚至上千年的香榧古树。参天古木虬枝盘错,树干上布满岁月的苔痕。留学生沿着青石板铺就的香榧古道蜿蜒而上,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来自越南的浙师大留学生水江在一棵千年古树下驻足良久,她伸手触摸着粗糙的树皮惊叹:“我们国家也有古老历史,但像这样一棵树能活一千年,还能每年为人们带来果实,太不可思议了。它不像一个文物,更像一位还在工作的老祖父。”她的比喻引得众人会心一笑,也道出了香榧作为“子孙树”的特殊意义。

当天,西垣村正在进行2025年东阳市虎鹿镇香榧文化推广周活动,留学生在现场逛共富市集,参加主题游园会,对当地香榧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香榧加工中心,留学生参观了香榧全自动化清洗、烘干、筛选和包装生产线,一颗颗香榧经过精密的光电分选,按大小、品质被精准归类。加工中心负责人介绍:“过去靠手工,一人一天最多处理几十斤香榧。这条生产线一天能处理十几吨。科技解放了人力,更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性,把东阳香榧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了。”

来自刚果(金)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留学生艾迪仔细询问香榧的价格和市场情况。她说:“从古老的个体经济,到现在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我看到一个传统农产品如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东阳香榧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当天下午,留学生转场至同样历史悠久的虎鹿镇葛宅村。与西垣村的产业兴旺不同,葛宅村更显静谧古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诉说着另一段历史。白墙黛瓦,马头墙高耸,鹅卵石小路纵横交错。留学生在村中漫步,听当地人讲述家族迁徙的故事,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中根脉相连的乡土情结。

在葛宅村体验中心,活字印刷体验项目让留学生沉浸其中。他们捡起一个个铅字,排版、刷墨、覆纸、拓印。来自蒙古国的浙师大留学生奥日格立说:“这种感觉很奇妙,让我感受到了每一个字的重量和温度。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也是全世界文明的瑰宝。”此外,留学生还体验了葛巾制作,了解从葛藤到织物的转变,对古人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赞不绝口。

一天的行程结束,留学生在返程的车上依然兴奋地交流着。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浙师大留学生徐振福分享了他的感受:“今天就像读了一本厚厚的、多维度的书,书里有生态学千年榧林,有历史学古道和古村,有经济学共富市集和现代工厂,让我看到了一个远比我想象中更丰富、更生动、更努力发展的中国。”

截至目前,“国情教育第二课堂”以“下山脱贫”“五水共治”“共同富裕”“中国式民主”为主题成功举办了16季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基层在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方面的成果,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712名国际学生和商务部研修学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