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7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深读

她给台湾义勇队捐款捐物 把女儿送到台湾少年团

烈士朱枫与金华的情缘

朱枫

朱枫母女

朱晓枫夫妇

记者 孙媛媛

1939年2月,在爱国将军李友邦的带领下,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金华成立。当时,9岁女孩朱倬被母亲送进台湾少年团。11年后,20岁的她已成长为南京军区总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为了纪念牺牲在台湾的母亲,她改名为朱晓枫。

朱晓枫的母亲名叫朱枫,是中国共产党隐秘战线的杰出代表。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朱枫的英雄事迹。1950年,她血洒台湾,用生命捍卫祖国统一、捍卫共产主义事业。

变卖家产投身革命

朱枫出生于1905年,今年是她诞辰120周年,她牺牲已整整75年。朱枫短暂但传奇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隐秘而伟大的一页。

宁波镇海,是朱枫的出生地,她的父亲朱云水是当地的大渔商,家境优渥。朱枫原名朱贻荫,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学时,她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学习书法。沙孟海为朱枫取名“朱谌之”,不承想,这三个字竟印在了她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

七七事变点燃了朱枫的抗战激情,在那之后,她辗转武汉、金华、桂林等地,在中共领导的新知书店从事秘密工作,并一次次变卖家产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支持革命出版事业。

当时金华的政治空气和文化氛围活跃,聚集了一大批爱国志士。新知书店已经在浙西打开局面,金华分店的业务广泛,并在丽水、龙泉等地设立了分支店,皖南、闽北等地都有人来金华采购书刊。新知书店金华分店正缺人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枫于1938年冬天抵达金华。

在金华的日子里,朱枫积极支持和参加各类抗日活动,排印新四军机关刊物《抗敌》杂志。当时,她与李友邦将军领导的台湾义勇队往来密切,曾捐赠800大洋,雪中送炭,帮助台湾医院顺利开业。

1939年夏天,朱枫把女儿送到了台湾少年团。“我母亲出生在沈阳,儿时的名字叫陈沈珍,外婆把她送到台湾少年团时,将她改名为朱倬。”朱晓枫的儿子徐宁初告诉记者,母亲是当时台湾少年团里年纪最小的一个,跟着老师和团员们一起学习、训练,做抗日宣传。

当时,台湾少年团资金匮乏,团员们的日常生活很是拮据。“妈妈曾说起吃饭没有一点油水,4个小孩吃一块豆腐乳。夏天蚊虫多,小朋友们都被蚊子叮得厉害。”徐宁初说,朱枫看到孩子们的处境,就自己掏钱给所有小朋友买了蚊帐,还捐了两匹绿布,为每个团员做了制服,孩子们这才有了整齐的着装。“我母亲常说,外婆看到有困难的人,都会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1939年秋天,朱枫夫妇前往皖南新四军军部,开办随军书店。离开金华时,她把女儿留在了台湾少年团,母女俩再次相见已是在1946年的上海。

在皖南,朱枫为部队和驻地群众提供所需书籍,帮助与外界联系有困难的人收发信件。为了方便人们记住自己的名字,她改名朱枫,这个名字成了她党内的名字。1994年1月,张爱萍将军为她题词“烈士血染新中华,枫叶红于二月花”。

台湾被捕英勇就义

1945年,朱枫在上海秘密入党,此后便发挥优势在上海的贸易和情报部门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台湾问题迫在眉睫,朱枫临危受命,于1949年11月以“朱谌之”为名抵达台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开展情报工作。

出发前,朱枫给丈夫留下一张照片,她烫着头发、身穿旗袍,气定神闲地坐在椅子上。照片背面写着:她已深深体验着“真实的爱”与“伟大的感情”,从此,将永远快乐而健康。落款是1949年10月25日。

正如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播出的一样,朱枫到了台湾后以“陈太太”的身份,定期前往吴石将军家中传递情报。在短短的40多天里,她先后7次传递了核心机密资料。

然而,由于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朱枫的信息和行踪也被暴露。1950年2月,朱枫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她吞下随身携带的金饰意图结束生命。被抢救后,朱枫遭受了长达4个月的酷刑,她宁死不屈,仍未吐露半个字。1950年6月10日,朱枫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观看电视剧中的这个情节,徐宁初极为动容:“外婆被抓获时,她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一定要想方设法把情报送到大陆。面对严刑拷打,她没有出卖任何同志、没有出卖组织,这样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徐宁初记得,在1990年朱枫烈士牺牲40周年纪念大会上,与会者无不敬佩朱枫的精神,“大家提到,外婆身上有两点特别值得称道:第一,是对革命忠心耿耿、立场坚定,能勇挑重担;第二,是对同志、对战友以诚相待,亲密无间,只要组织有需要,她都慷慨解囊”。

朱枫在台湾就义的照片半个世纪后被人找到并公开在杂志上。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她身穿旗袍,外罩开衫,尽管脖子上缠绕着绳索,双手被反绑在身后,但她依旧坦然自若,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或许,那正是她日夜思念的家乡,正如她在最后的家书里写的那样,“想念着,想念着,想念着……”

有信仰就有希望

“我从小就知道外婆的事迹,我的母亲想念了她一辈子。1950年,上海市政府给我们家颁发了烈士证书,到了1983年,国家民政部又颁发了一次烈士证书,追认她的烈士身份。”徐宁初说,他看完《沉默的荣耀》后又看了重播,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革命英雄的事迹震撼人心,让我们相信,有信仰就有希望”。

在徐宁初看来,外婆和其他几位在台湾牺牲的烈士,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参加革命、追求民族解放,绝不是为了解决个人温饱问题,在信仰的支撑下,他们对自己追求的事业无比忠贞、义无反顾。这种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影响了我们一家人。”

对于母亲在外婆牺牲后改名,徐宁初的理解是,“当时她太希望母女团圆了,最后得到的消息是朱枫在台湾牺牲,她觉得只有用改名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永远和母亲在一起”。

每年清明节,朱晓枫都会和家人去宁波扫墓。“以前我们家还保留着外婆的几件遗物,包括一个非常漂亮的装饰柜,还有一个地柜,那是母亲对外婆的怀念。”徐宁初说,“母亲去世后,我们依旧在每年清明节去宁波祭拜外婆,这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固定缅怀活动。”

朱枫的故居位于宁波镇海中学的校园内。1994年,该校田径场扩建,校方千方百计将朱枫故居保留了下来,后来这里成为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省级保密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参观者前来瞻仰。

除了宁波,住在南京的朱晓枫生前还多次来过金华,台湾义勇队成立65周年纪念会、《台湾义勇队在金华》发行仪式、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仪式等活动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台湾义勇队在金华》里还刊发了一篇她的回忆文章,文中写道:“记得有一次母亲来看我时,李友邦队长还让我把学到的几首抗战歌曲唱给母亲听。母亲似乎看到我在进步,我在成长,她也就放心了。”

“我每次陪母亲去金华,她都很高兴,她和当年台湾少年团的团员们追忆往事,有说不完的话。她总说,她和团员们的感情很好,是睡一个被窝的友情。”徐宁初说。

2012年,朱晓枫和丈夫应金华市台办的邀请,作为台湾少年团成员的亲属,再次来到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参观、追思,那是她生前最后一次来金华。两位老人紧紧握住彼此的手,在纪念馆门前留下珍贵合影。这里,承载着朱晓枫和母亲共同的抗战岁月,是她难以忘怀的地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