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4版:要闻

给餐饮油烟建台账 让“烟火气”更净一点

三江街道完成225家餐饮单位油烟整治

本报消息(记者 吴璇)后厨的抽油烟机嗡嗡作响,净化后的油烟悄无声息排出,食客们在整洁的店里大快朵颐,空气中只飘着美食的香气……如今走进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的餐饮店,这样干净的“烟火气”已成为常态。

自开发区重点区域近源整治大会战行动启动以来,三江街道在餐饮源头治理上下功夫,以污染预防为主线,以源头防控为切入点,通过精准摸排建台账、刚柔并济促合规、常态长效抓巩固等一系列举措,推动餐饮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实现街道餐饮管理再创新。截至目前,街道已完成225家餐饮单位的油烟整治工作,用精准施策的“硬功夫”,守护了城市上空的“清新蓝”。

整治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摸清辖区餐饮单位的“家底”。在前期的全面排查中,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逐店走访,重点核查油烟净化器与灶台的匹配情况、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油烟排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关键信息,并录入“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标注问题类型、责任人等信息,让每家店的情况都一目了然,为后续整治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在一次日常巡查中,寺前皇城中村的专职网格员吴祎带着台账走进一家小炒店:“老板,您店里的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为85%,排放的油烟已经超标了,建议您更换高效复合型油烟净化设施。”她指着台账上的记录耐心解释。“有了台账,我们说话有依据,指出问题更精准,也为后续整改打下了坚实基础。”吴祎说。

寺前皇城中村是三江街道餐饮整治的重点区域,这里聚集着139家餐饮店,多为中小型餐馆,部分店家存在油烟净化设备老旧、运维不当、清理不及时等问题。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联合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管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组成联合工作组,分成两组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

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常遭遇商户的冷眼甚至闭门羹,但他们没有气馁,特意避开午晚用餐高峰,从下午3时开始挨家走访。遇到抵触情绪大的商户,工作人员就坐在店里和老板拉家常,从周边居民的投诉情况讲到环保政策要求,从设备升级后的长远效益算到违规经营的法律风险。“有一家店,我们跑了5趟,聊了足足三个小时,终于把政策讲清楚、把道理说明白,商户最终主动同意更换设备。”社区党委书记郭朝明回忆。

整治不是一劳永逸,巩固成果才是关键。为防止问题反弹,街道将餐饮油烟治理纳入网格员日常巡查的必查项,要求网格员每天在辖区内动态巡查,随身携带台账,发现净化器未开启、油污未及时清理等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同时,街道还建立了“回头看”机制,对已完成整治的店铺定期复查,通过“日常巡查+随机抽查+群众监督”的模式,织密油烟治理的防护网。

“餐饮油烟治理没有‘终点线’,只有‘连续线’。”街道党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郑敏表示,接下来街道将集中开展油烟整治“回头看”行动,重点核查前期自行整改店铺的设备运行、日常维护情况,对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弹的商户依法依规处理。同时,会持续倾听群众诉求,不断优化治理举措,既守护好城市的“蓝天白云”,又留住人间的“烟火气”,让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实现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