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宅镇残疾人之家改造提升见成效 成员互助成常态
本报消息(通讯员 李盼琪)近日,位于黄宅镇的残疾人之家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成为当地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与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该机构在日常运行中,逐渐形成了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在残疾人之家,成员之间的互助行为已成为常态。一名视力不佳的成员常为大家讲故事,带来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其他成员则主动为其引路、打饭。此外,一名行动不便的成员每日均有同伴负责接送。部分存在智力障碍的成员也积极参与清洁打扫活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共环境。
在工疗康复区域,老成员常主动分享经验,协助新成员缓解紧张情绪、适应集体生活。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成员们相互学习、共同提升。据观察,不少成员在参与活动后,从原先的沉默寡言逐渐变得愿意交流,展现出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
该机构的日常运营管理由何根良与张秀花夫妇负责。他们以耐心、细致的态度投入管理与服务工作。张秀花除了关注成员的康复与生活状况外,也注重营造平等、有希望的集体氛围。她表示:“我们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此外,她还积极对接社会资源,组织各类活动,关注成员心理状态,成为大家信赖的工作人员。该机构内悬挂的锦旗,也间接反映了其工作获得的部分认可。
成员们虽拙于表达,但常通过递水、问候等行动传递谢意。近期,大家共同向何根良、张秀花赠送了一块牌匾,并齐声表示:“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何根良对此回应称:“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看到大家互帮互助、积极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
黄宅镇残疾人之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多方支持。在这里,残疾人群体得以共同构建一个有温度、有希望的生活空间,日常中不断发生着平凡而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