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三位金华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

本报消息(记者 陈月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月21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其中,金华籍专家骆广生、胡海岚、王晓云当选。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两院院士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骆广生是东阳市南马镇人,1964年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此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作为清华微化工技术方向创始人和分离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他发明微槽式、微滤膜式等多种微化工设备,突破多项微化工技术产业应用的重大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化工技术在万吨级湿法磷酸净化、酸团萃取、纳米碳酸钙制备等的产业化应用。

此次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中,有女性专家13人,其中金华籍2人。

胡海岚,祖籍东阳市歌山镇,1973年出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主任,此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胡海岚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2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另一位为1968年出生的王晓云,义乌市稠江街道人,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此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王晓云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组网领域研究,在超大规模移动网体系结构与交互机制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在我国TDD超大规模组网中解决多个关键工程科技问题,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并实现全球推广,为助力我国移动通信跨越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据市科协统计,至此,金华籍两院院士增至38名,其中东阳17名,兰溪6名,金华市区4名,义乌4名,永康、浦江各3名,武义1名,分布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