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拓通途 畅行启新程
——写在金华市“畅行中心”平台上线测试之际
记者 盛游
11月22日,金华市“畅行中心”平台上线测试,标志着我市公共交通系统迈入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轨道交通和公交融合后,推出的重要创新举措。
在浙江省深入实施“高水平交通强省”战略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推动公共交通系统重塑,聚力打造“畅行中心”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这不仅是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关键一招,更是金华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从“有”向“好”跨越的创新实践。
长期以来,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双引擎”,各有优势,却也各有短板。轨道交通运量大、效率高、体验舒适,但覆盖范围有限、灵活性弱;公交系统网络密、通达性强,却易受路况影响、运能不稳。更关键的是,两者在运营调度、票务系统、信息服务等方面“各唱各调”,导致乘客换乘不便、体验割裂,“最后一公里”接驳难、支付“多码并存”、信息不互通等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群众出行的“急难愁盼”,金华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以市属国企重组优化为契机,打破机制壁垒、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公共交通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这不光是简单的线路叠加、运营整合,更是机制的重塑、服务的重构,旨在构建“外联内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现代化公共出行体系。
新亮相的“畅行中心”,正是这一改革理念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实实在在的出行变革。
该平台构建了涵盖“一码通行、一键打车、一站包车、一游畅享、一碳智享、一键送达”等内容的“八个一”畅行服务体系,通过系统集成与功能融合,全面提升市民出行体验。许多曾经困扰市民的出行难题,都将随着平台落地运用得到有效化解。
比如,在市区范围率先实行的“一码通行”,可让市民彻底告别“多码切换”的烦恼。过去,坐轨道交通是一个码,乘公交又是另一个码,如今,只需一个码,就能实现公共交通“一码通行”,群众出行更简单,体验也更连贯。未来,这样的“一码通行”还将在全市范围铺开。
在多种公共交通方式换乘方面,“畅行中心”正朝着“车等人”的智慧接驳目标迈进。以往,换乘时间需要乘客自行摸索,现在,依托“畅行中心”综合指挥调度,轨道交通与公交的班次时间匹配会更加精准,站点接驳也将更加顺畅。
就像金华轨道交通首班车特意安排在6点25分发车,就是为了赶得上金华南站7点多的列车——这样的细节设计,便是对“人享其行”理念的最佳诠释,未来将在更多的线路规划、时刻优化与服务细节中持续体现。
更令人期待的是,“畅行中心”还计划将出行服务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网约公交”随叫随到,到“站到门”行李寄送;从“金轨轻松行”存取服务,到城市候机楼值机托运;从影视主题专线,到碳积分兑换观赛礼包……公共交通不再只是“从A到B”的位移,而是融合文旅、生活、环保的多元场景,真正让“出行即服务”成为现实。
在公司重组与平台创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市治理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深层逻辑。
公共交通是典型的公共服务领域,其效率高低、体验好差,直接关系城市运行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此次两家国企重组、建设“畅行中心”,本质上是推动公共资源从“分散低效”走向“集约高效”,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
这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更让有限的财政资源、运力资源、数据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这样的整合也有助于构建绿色出行体系,推动城市交通向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更重要的是,金华正在探索的,不仅仅是一套技术系统、一个服务平台,更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公共交通治理新范式”。它告诉我们:国企改革不是为改而改,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智慧交通不是堆砌技术,而是回归“人”的体验;城市发展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用系统思维优化每一分资源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