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综合交通迈向一体融合

——金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道之四

记者 叶永永

近日,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项目现场,摊铺机、压路机轰鸣作响,首个沥青下面层试验段完成摊铺。这条全长38.26公里、投资超百亿元的交通大动脉,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向着2026年底通车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为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项目,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的加速建设是金华“十四五”期间综合交通一体融合、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从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到持续加密的高速公路,从焕发新生的内河航运到有序推进的机场群,从外通内联的城乡路网到风景秀丽的“四好农村路”……“十四五”以来,金华正以其综合交通的一体融合,不断夯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根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战略支撑。

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健全

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大投入推动大建设。“十四五”期间,金华按照“适度超前”原则,谋划推进“十大百亿、百大十亿”综合交通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超17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十二五”与“十三五”的总和,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50%以上。

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的建成通车,无疑是最贴近民生的案例。这条轨道线路日均客流量位居全省第三,累计客流量已突破1亿人次,不仅深刻改变城市内部的通勤方式,更将金义主轴紧密相连,为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在更广阔的版图上,金华交通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展。

铁路里程加速扩容。甬金铁路、金台铁路、杭温高铁3条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运营里程位居全省第一,高铁直通21个省会城市,每天经停超500列。

公路网络持续加密。义东、杭金衢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或拓宽,金义、金兰、金武快速路实现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1万公里,“三个一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达100%。至此,全市境内已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初步形成高速公路覆盖10万人以上城镇,重要乡镇15分钟上高速的“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交通格局。

低空经济破局起势。印发实施《金华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聚焦低空新消费、低空新制造、低空新基建3条赛道蓄势发力;东阳“低空智慧沉浸式旅游项目”入选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东阳通航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现代化交通产业集群低空经济方向试点,4个场景入选省委改革办低空经济领域场景应用小切口改革名单。

航空水运协同推进。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加快推进,目前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外及地区客运航线26条,横店通用机场基本完工,金义国际机场前期稳步推进;全市形成“三江六区”港口布局,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约50公里,已投入运营500吨级泊位25个,吞吐能力超1000万吨。

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今年“双11”期间,金华市民王婷享受到了快递极致送达的体验,从20:50支付到21:13签收,仅用时23分钟,快递包裹已出现在门口。寄递物流高效联通的背后,是金华成熟的“预售极速达”模式和强大的前置仓配网络在发挥作用。

“十四五”期间,金华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至此金华成为全国唯一兼具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两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地级城市,建成全国领先的物流仓储网络,吸引7000余家货运企业、4000余家国际货代企业、20余家主流船公司在此集聚。

我市积极整合海陆空铁多种运力资源,融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为中国商品出海及国外商品进口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目前,金华国内货运专线通达全国300余个主要城市,国际物流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配载中心之一,快递业务总量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

在提升快递物流效率的同时,我市还启用铁路金华站网约车候客大厅,开通“响应式”公交和网约公交,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精准匹配公交、共享单车与轨道运营时刻表,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总客运量7273万人次,铁路、民航、水路客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71%、149%、46%,民航客运量增速全省第二;全市总货运量超2亿吨,较2020年增长19%,铁路、民航、公路货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70%、80%、16%。

城乡一体融合加速推进

连日来,婺城区罗店镇大岭村迎来一波旅游小高峰,游客沿着“四好农村路”游美丽乡村、赏田园风韵,品味大自然、体验慢生活。大岭村位于新朝线沿线,近年来在“四好农村路”的加持下,乡村音乐会、农家乐悄然兴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交通是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以“一圈九环、路景联动”为框架,坚持整体规划、示范引领、特色发展,建成“四好农村路”8200公里,乡镇通三级公路以上比例达96%、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94%、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路比例100%,浦江、义乌、东阳、武义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

我市还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村村通公交”运营线路达152条,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90%;开通客货邮线路45条,乡镇小件快运网络覆盖率由74%提升至100%,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站点覆盖率超85%,武义、磐安入选全省“客货邮融合”样板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普通国省道路况指数、争取资金均位列全省第一,兰溪、磐安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灾毁保险”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县。

我市高水平城乡路网体系的建成,积极带动婺城大岭村、兰溪洋港村、东阳花园村等“未来乡村”样板建设,促进了婺城燕语湖垂钓休闲小镇、金东区诗歌桃园文化产业、浦江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磐安中药产业生态经济、武义高山经济作物和温泉养生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带动1700余万旅游人次,有效激活全市旅游经济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